解密:南明的“投降潮”是如何形成的?

清军攻克扬州前后,江北的明朝官军几乎没有斗志,一箭未发就仓促投降。在他们的儿子侯、高、知府李本深和连长的带领下,的亲信相继降清。广昌刘波梁左也领兵投降。清军南下时,东平侯刘泽清“将淮阳十四县的地、人、军、钱,交由连长白永福代理”,带着山东巡抚、曹将军田阳等一批文武官员逃往海上。此时南京已经沦陷,青鼓山果然让大同师从山东南下,并于5月18日占领徐州。没有任何抵抗,就接管了邳州、宿迁、睢宁、沭阳、桃源、清河等县。28日,白永福领兵投降,淮安失陷。6月,准塔和清朝钦定的总督赵福兴派人下海,带信投降刘泽清等人。刘泽清于6月24日前往淮安投降。

据多铎向清廷报告,南明的总兵多达23人,中尉47人,马步兵23.83万人。仅江北投降清朝的南明兵人数就超过了多多和阿齐格的兵力总和。更有甚者,左良玉之子左梦庚率领十五名总兵清军;黄德公投降了天雄和马德公的叛乱。

并不是兵将不堪一战,而是被“固定战略”等原因所注定。

权贵集团,以朝廷为心,无忠报国。既然他们所关心的只是保住自己的繁荣,那么一旦强敌压境,自然要以臣服于“叙利亚的功绩”为上策。后来的历史场面表明,李成栋、李本深、金圣焕、李、田雄、马德功、徐勇等人都具有相当的战斗力,他们在为清廷作战时,往往发挥了超出满清军队的作用。李成栋、金圣焕等出兵抗清,满清贵族也视之为畏敌之举。弘光的朝廷是通过奴役藩镇而建立的,但它却因反抗藩镇而灭亡。这个历史教训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