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养猪业上有什么优势?
中国拥有最丰富的猪种资源,国家高度重视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全国生猪养殖资源调查。早在一五期间,原农业部就组织各地畜牧行政、科研和农业院校的技术力量,对东北的民猪、华北的定县猪、华东的多山猪、金华猪、油鸟猪、华中的宁乡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西南的内江猪、华南的梅花猪进行了调查,先后编辑出版了《祖国优良家畜品种》(65433)。
由于中国历代劳动人民的精心饲养,中国各地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猪种。《本草纲目》记载:“幼者,颜、徐、淮耳大;生有颜、姬者,皮厚;生而梁和者,脚短;生在辽东的,有白头;出生在禹州的,喙短;出生在江南的人耳朵小,被称为江猪。生于岭南者,皆白而极肥。”可见当时中国各地有很多稀有猪种。
中国猪种向来以早熟、易育肥、耐粗饲、肉质好、繁殖力强著称。随着汉唐以来海上交通的发展,得到了欧亚各国人民的广泛赞誉。当时大秦朝(也就是罗马帝国)的统治阶级对猪肉脂肪的质量要求很高。由于地方猪种生长缓慢、成熟较晚、肉质较差,他们特别重视早熟育肥的中国猪,尽力引进中国华南猪,广泛利用中国猪改良自己的地方猪种。就这样,一只罗马猪被培育出来了。罗马猪在近代西方著名猪种的培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8世纪初,英国人将广东猪种引入本土。到18世纪末,英国本土猪种逐渐消失,被中国猪种取代。比如大约克夏猪,又称大约克夏猪,是英国最著名的腌制肉类的猪。这种猪是由中国的华南猪和英国约克郡的土猪杂交改良而成的。1818年,这种猪曾被称为“大中华种猪”。英国波克夏猪与中国猪血缘关系最深,也是通过杂交中国猪改良而来。美国博种猪于1816引入中国并改良。白西猪也是在1817与中国华南白猪一起改良选育的。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与中国猪有关。可见中国猪种的优良品质为世界养猪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达尔文所说,“中国猪对改良欧洲品种有很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