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曾国藩的成功是什么?
在历史教科书中,只要涉及到清末的章节,曾国藩的名字就绕不过去。而且我们经常在书店和书摊上看到关于曾国藩的书籍。这些书大多是很厚的精装,有曾国藩的画像,书名要么是曾国藩的为官之道,要么是曾国藩的逆境成功,等等。总之,在这些书中,曾国藩是中国的“成功学教父”,他的作品是中国最经典的成功学教科书。但是,翻开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我们会发现曾国藩在里面并没有那么“赞”。在历史教科书中,曾国藩被说成是血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的刽子手,人称“曾剃头”。虽然肯定了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但对于他镇压农民起义的行为,历史教科书中贬损的地方明显多,褒扬的地方很少。但是,你看老百姓的评价,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你仔细研究曾国藩的传记,你会发现许多名人,甚至一些伟人,都对曾国藩推崇备至。而且,曾国藩去世后,后人为他拟了一副对联。怎么写?上联:立功、德行、三仙;底线:做老师,做将军,做一个完美的人。什么是“完美”?也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一点缺点都没有。实事求是地说,历史教科书对曾国藩的评价有点过于苛刻。但是,说曾国藩是“完人”,似乎把他抬高了一点。那么,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为官之道和成功之道在哪里?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他出生在湖南湘乡,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遍天下,但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坚持不懈。曾国藩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不懈努力。曾国藩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父亲曾麟书。曾麟书当年的考试很麻烦。当时是乡试、乡试、殿试之后,他一级一级考。曾琳的书光考16次,直到17次才被录取,那年他43岁。曾国藩也是从十几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直到23岁才考上秀才。可见曾国藩的成功靠的是努力,而不是天赋。
有一本古书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当然这个记载有点夸张。曾国藩十八九岁就在家读书。以前大家都没有现在这样的夜生活。早上大家都睡了,早上我醒了。曾国藩每晚都挑灯夜战读书。一天,当他在晚上看书时,一个小偷进来了。小偷翻墙进院后,四处张望,心想蹲在窗下!等大家都睡着了,我就撬开门进去偷东西。然而曾国藩一直燃灯读书,贼一直在等。而曾国藩当晚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看了一会儿,背了一会儿,反正背不出来。反复背诵第一段,记第一句忘第二句,记第一句忘第二句,周而复始。小偷在窗下等得越来越焦急,不停地自言自语:亲爱的爷爷,你快背完吧。等你背完了,灯灭了,好让我进去偷东西。结果曾国藩一直磨,就是背不出来。最后小偷真的没动。他生气地从窗下站起来,砰地一声关上窗户。他骂:“你这个笨蛋,这破文章你背不出来。我给你背一下:腾于四年春,驻巴陵郡……”贼都背了,曾国藩没有,可见他有多蠢。当然,这个故事在今天看来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这样的故事能够流传下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曾国藩绝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而且曾国藩后来身居高位,应该不会有人刻意编造这样的故事来抹黑他。但是,我们也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曾国藩的不懈努力。
但话说回来,你能坚持下去吗?当然不是。这只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你看,曾国藩做官后,十年间连升十级,最后升任直隶总督,五营殿大学士,被授予一等义侯勇。封侯的官衔说明他不仅仅是靠毅力——当然,他也不是靠金钱贿赂。他靠的是“了解时局”,懂得顺应时代。此外,他对大形势的把握也特别准确。
1852年,曾国藩在江西考取乡试后刚担任主考,赶上母亲去世。过去做官的人,如果父母病死,都要回老家守孝,而且要守三年,称为“丁酉”。所以曾国藩必须回湖南老家守孝三年。但是,有一件事帮助了曾国藩。偏偏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太平天国起义,一眨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起义。清政府闻讯,立即派兵镇压,但农民起义声势浩大,仅靠八旗和绿营是不够的。接着,清政府开始号召各地组织武装团抗击太平军,为国分忧。
曾国藩是文官,不擅用兵,但一想,就觉得国家在用人。虽然在家为母亲守孝,但也想为国家分忧,不能闲着!因此,从65438年到0853年,曾国藩组织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乡担任礼部侍郎,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应永。但是,战斗不能完全靠热情来完成。当初曾国藩被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
曾国藩虽知人善任,却不能独力出征。有一次他带兵打仗,输了。他认为我还活着有什么意义?死了!加油!想自杀。还好被下属说服了。当时很多地方打了败仗,就停止组建地方应永,但曾国藩没有。战败后继续坚持,发展了一批部队。很多人一看就觉得要争名夺利就得跟着他。于是他打了那么多败仗,但是越输越强大,最后组建了举世闻名的“湘军”。1864年,曾国藩和弟弟曾国荃征服太平天国,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功臣。
这是曾国藩成功的第一条路——他善于敏锐地把握时局。包括他后来提倡的洋务运动。当然,官越做越大,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盯着你,你身上最微小的过错也容易被放大。所以曾国藩到了这个位置,这么多人盯着他,而且还能继续被提拔,而且官位很稳,关键的一点是曾国藩本人不贪。什么叫不贪不占?既不贪这个权,也不贪钱。
太平天国镇压后,曾国藩掌握军权,权力大得吓人。这让皇帝和皇太后非常着急。毕竟曾国藩功勋卓著,不升官无法向世人交代;曾国藩升任以来一直支持湘军,升任后更是挟洋自重,也极有可能威胁皇权。因此,朝廷最终决定派八旗驻防长江中下游地区。万一曾国藩谋反,随时准备收拾他。
曾国藩明白了,这不是针对自己吗?他自以为是忠臣良将,终日忧国忧民,但最后还是让皇帝自己镇守。曾国藩的人怒不可遏,堂堂一个大帅,为大清天下卖命,换来的却是猜忌!甚至还有人怀疑,太平天国天京失陷后,曾国藩垄断了这笔钱。
其实曾国藩一点都不贪心。从太平天国没收的钱不多,全部上缴国库。此外,据野史记载,太平天国领袖之一的李秀成在曾国藩战败被捕后,主动提出要面见曾国藩。曾国藩见了他,说了自己想说的话!李秀成对曾国藩说:我不怕死。我敢反抗,证明我不怕死。很遗憾我遇见了你。我们都错了!我在为我的生命而战,它是一个注定要长大的婴儿;你在为你的生命而战,这是一个垂死的法庭。我现在已经脱离了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如果我用胳膊喊,我不可能离开江浙,拉出二十万大军。清妖的军队在全国加起来只有50万,而且是一支脆弱的军队。如果我们两个联手,为什么要担心清妖?为什么担心不能恢复汉家?
李秀成的话对普通人来说绝对是巨大的诱惑,但曾国藩断然拒绝了忠君李秀成。回到自己的营帐,手下三十多名下级军官劝他答应李秀成参与叛乱,说皇上疑心太重,我们没有好果子吃!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好弓藏;敌国灭,谋士亡。这清朝是要过河拆桥,杀驴了。我们不能再这样做了。
曾国藩说绝对不行。他做了一个特别明智的举动——报告朝廷,解散湘军,把他的九弟曾国荃送回湖南老家。不管你怎么怀疑我,根本原因还是我手里有军队!我解散了湘军,然后皇帝派人接收了剩下的辎重,朝廷的所有怀疑一下子就没了。为什么?朝廷最担心的是军队。如果解散军队,能对朝廷造成什么威胁?皇帝和王太后这才明白,曾真的很忠诚!曾国藩一是不贪权,二是不贪钱。在这方面,他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人说历史上凡是做大官的都是贪,其实不然。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性格上力求正直,第二种是天生对钱不感兴趣。曾国藩是第一种,他力求人格的完整。在训练湘军的时候,他始终没有忘记“不贪钱,不怕死”这四个字。当然,这六个字并不是他创造的,岳飞在训练岳家军的时候提到过。原句是:“文官不爱财,武将愿死。为什么要担心这个世界?”曾国藩不爱钱到什么程度?家里小女儿穿的裤子普遍比较旧。平时都是姐姐戴着传给姐姐,嫂子戴着给嫂子。曾国藩还在家书中告诫女儿:“衣服不可多做,尤其是太大太华丽的。”有人听到这个觉得是笑话,说曾国藩,当了这么大的官,还在乎这么点小钱?这不是笑话,而是真实的故事。
相对来说,曾国藩对下属很慷慨,凡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尽量照顾。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曾国藩想提拔他的下属,一个是彭玉麟,一个是李鸿章。提拔这两个人的时候,他让大家推荐。有人说彭玉麟最好,有人说李鸿章最好,曾国藩说,你说说,他们为什么那么好?一名副官说:“彭不敢欺,李公敬不敢欺。”曾国藩听了,说既然勇者不可欺,聪明人也不可欺。那我呢?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曾国藩身后的差役说:“也好,彭也罢,都是猛人不敢欺,李公敬和明人不敢欺,的仁德人更是不忍欺。”这种阿谀奉承的话被采纳了!曾国藩听后非常高兴。后来,这位办事员去扬州管理盐务,发了大财。所以,这叫“穿千衣,不穿阿谀。”但也说明曾国藩一方面很了解下属,另一方面还是很仁厚的。
除了以上这些,曾国藩成功的秘诀就是他时刻反省自己。曾国藩给自己列了几条戒律。第一个是戒色。每个人都有世俗的欲望,大部分男人遇到美女都会喜欢。那么,曾国藩是如何克制自己的呢?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从29岁开始写日记,直到去世。所以后人研究曾国藩,一是看曾国藩的书信,二是看曾国藩自己的日记。他在日记中多次提到如何修身养性。
1842年,曾国藩的好友陈渊买了一个妃子,曾国藩被请到他家喝酒。席间,陈命令他的嫔妃们出来会客。当曾国藩在金家见到陈时,他忍不住与她搭讪。聊了一会,他也知道了他们是湖南老乡。聊了一会儿,曾国藩回过头来,突然发现陈远脸上一脸不悦。俗话说,朋友的老婆不能玩。曾国藩一看,惊呆了。回家后,他在日记中写下了此事:“我今天看到了颜色,果然是动物。”总之,在日记里,我总能看到曾国藩对自己的反思。
孔子的弟子曾参说:“我一日三救——是对人不忠吗?”交朋友不相信?学不会吗?“我一天探望自己三次。曾国藩受到圣人之道的教导,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他的反省也影响了后人,比如蒋介石。蒋介石年轻的时候,私生活也相当混乱,娶过好几个老婆。根据解密日记,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写了这样一段话,说我今天去的地方,看到一个美女,忍不住被感动而退出。总之,蒋介石高度赞扬曾国藩。年轻时,他也潜心研读过曾的文集,得出“愚而近人,独事”的结论。由此可见曾国藩的影响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