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丝绸之路-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上就有许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和运输其他货物的海上医药之路,它比陆上丝绸之路历史更悠久。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这条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从广州和泉州出发,因此也被称为南海丝绸之路。古代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渠道。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隋,兴盛于唐宋,变迁于明清,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隋唐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形式。到了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乱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火阻断,取而代之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时期,随着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和非洲大陆的海上航线相继开辟和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是广州。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举世闻名的东方港口城市。从广州经南海和印度洋到波斯湾国家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航线。到了元代,广州作为中国第一大港的地位被泉州取代,但广州仍是中国第二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的历史中,与其他沿海港口相比,广州被认为是唯一经久不衰的港口。明末清初,广州长期处于“一条龙”的局面。丝绸之路探源——南越《汉书·地理志》记载“南漳塞、徐闻、合浦的船船...有长译,属黄门,都随报人下海,有珍珠,有有色眼镜,有奇石,还有混金的。..... "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汉武帝灭南越后兴起的。东汉时期(尤其是后期)船只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第一次通过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来自中国的官方商人也抵达了罗马。这标志着真正横跨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海上交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今能记录南越历史的“书”是广州的南越王墓。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梅的墓。赵梅,赵佗的孙子,被称为文帝,从公元前137年到公元前122年在位。南越王墓被拆成陵墓。石山在距湘钢山顶20米处劈开,凿出一个平面“凸”形竖洞。然后从前端东西两侧开横洞形成耳室,南面开一条倾斜的墓道。墓室由仿照前殿和后寝的红色沙石砌成,墓室顶部用24块大石头覆盖,然后层层压实。这座坟墓是仿照故居建造的。墓室坐北朝南,前七间,后三间,前四间,宽12.5米,长10.85米。墓主人住在后面的中房,前堂后库,前面的耳房,后面的侧房。殉道者***15人,其中嫔妃4人,仆从7人。前前厅四壁及顶部均绘有水墨缎纹;东耳房用于餐饮,有青铜编钟、石编钟、酒桶、钱币、铙钹等酒器,还有六局棋盘。两耳室是武器、战车、马匹、盔甲、弓箭、五色麦饭石和日常用品的宝库,尤其是来自波斯的贵重银盒、非洲象牙、漆器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在南越早期或更早的年代,广州就与波斯和非洲东海岸有海上贸易。后面的主室在正中央,是墓主人棺库的主室。墓主人穿着丝绸玉衣,带着九个印章。最大的一个是金印的龙钮“温蒂兴Xi”,此外,还有“隐帝”钮。龟钮“太子”的金印和墓主人“赵薇”的玉印也在其中。东房是妃子的藏房,四个妃子都有1的夫人印章。西房是厨房服务的地方,葬了七个人,没有棺材,房后放了猪牛羊三种动物。后储物室是存放食物的仓库,有近百件大型铜、铁、陶瓷炊具和容器。出土文物千余件(套),金印是我国出土的第一枚汉代皇帝的金印。南越王墓的金器除了金印,还有金带钩、金花泡、杏形金叶等,都是饰品。金华泡沫一般被认为是从海外引进的“洋货”。在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白色的银盒特别醒目,闪闪发光的花瓣特别突出。这个扁圆形的银盒,高12厘米,腹径14.9厘米,重572.6克。出土时,主棺室内有十盒药丸。从造型、纹饰、口周镀金圈等工艺特征来看,与我国传统器物有较大区别,但与古波斯帝国(公元前550-330年)遗物相似。经过化学分析和专家考证,认为是波斯制品,银盒里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所以银盒不是南越制造的,而是从海外进口的。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南海丝绸之路具有重要价值。丝绸是中国祖先的伟大发明之一。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以发展丝绸贸易闻名于世。西方国家从丝绸认识中国,说中国是“丝绸之国”。岭南地区的丝绸生产历史悠久。《汉书》记载海南岛“女子蚕织成就”,表明南越国时期已有养蚕丝绸生产。从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绸来看,丝绸随葬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巨大。尤其是西耳室西面,约2.8平方米的范围内,丝绸制品层层叠叠,全马随葬有帛、绣帛、朱罗、朱丝、绣“纱”、超细帛、轧光帛等品种。不幸的是,出土时布料已经完全碳化了。碳化堆积层厚20 ~ 30厘米,估计随他陪葬的丝绸不少于100件,折叠层有700多层。用丝绸包裹陪葬品也很常见,有人估计有300多件。用于包裹的丝绸数量惊人,就像现代人使用的包装纸一样,可见南越皇室的奢华。墓中出土的丝织品不仅有平纹丝织品和纱线,还有平纹织锦、二色镜、重经织锦等,种类非常丰富。有这么多的丝绸制品随全马陪葬,还有大量的包裹物,说明南越的丝绸制品相当丰富,会出口。据估计,墓中出土的象牙、银盒、香料等舶来品也可能与丝绸制品交换。丝绸之路连接点——肇庆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它控制着上半部的苍梧和下半部的南海。是粤西咽喉,被誉为“中国砚都”。肇庆是岭南名县,历史悠久。早在南越国时期,洛越王安阳就曾在北方的丰溪(今封开境内)建都。赵佗击败安阳王后,在枫溪地区建立了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只有“天下”的概念,没有“天下”的概念。直到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编钟、日晷、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花仙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国世界地图《山海陆全图》。从此,逐渐受到影响的广州,形成了19世纪初“看世界”的声音。就这样,海洋文明先落户广州,再辐射到其他地方。丝绸之路走廊-当人们今天谈论珠海时,他们认为它只是一个最近25年逐渐发展成为特区的小渔村。事实上,在2000多年前的汉唐时期,珠海及珠江口周边的一些岛屿恐怕就已经是海上交通的重要锚地了。无数满载丝绸和瓷器的商船在这里供应淡水或食物,甚至等待风吹雨打。2000多年前的汉唐时期,那些为盈利而沿广州-波斯湾海上丝绸之路航行的各国商旅,不要忘记在海图上标注珠海为节点。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在珠海的温州岛、外伶仃岛、荷包岛、南水等地,陆续发现了数百件汉唐乃至元代的精美陶瓷。在中国的大多数朝代,丝绸、陶瓷和茶叶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而珠海则是从广州到大连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星罗棋布的岛屿拥有天然的避风港、淡水和食物资源。那些漂洋过海的密密麻麻的商船,如何抵挡这种“海上锚地”的巨大诱惑?珠海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走廊”。到了唐代,广州更早取代徐闻、合浦等地,成为东方贸易大港。作为唐代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中国瓷器开始沿着广州-波斯湾路线出口。在这条航线上,从广州出发,珠海成了水路的必经之地。黄巢起义失败后,义军残余逃往珠海,成为真正的移民,移居珠海生活繁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立象山镇。当时修建的山场村城隍庙,令人惊讶的是既供奉北帝,又供奉城隍,而不是沿海渔民传统信仰中的妈祖等神灵。中原的这些人,来到海上以后,仍然相信这些掌管农业和气候的神。他们不仅把这种宗教文化带到了珠海,还带来了农耕文化和农业生产。到了唐代,珠海已经有了中原文化的精髓。丝绸之路古港深圳蛇口赤湾港区早在唐宋时期就非常活跃,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口。近年来,大量宋代囤积的铜钱在深圳出土,与宋初成立的“士伯士公司”主持下的物流有关,说明赤湾已成为当时进出口货物的重要商埠。清代嘉庆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中有记载,赤湾是古代海外交通船停留的地方。新安就是今天的深圳。这个县志上说:“新安赤湾天后宫是省城围栏之地,外国要点占城、爪哇岛、真腊、三佛齐,须乘船来此。“世界上东西方之间,自古以来就有一些路径: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瓷器之路。只是时间久了,人的足迹可能会湮没在烟雾、杂草、沙漠、遗忘中。在传说的大海里,可能有浮沉的破碎的事实。历史有时不得不重新开始,重新发现。随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南海一号”的打捞,以及唯一能够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其文物将有可能解开更多海上丝绸之路的秘密,对研究和恢复海上丝绸之路的造船史、陶瓷史和航海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世界上东西方之间,自古以来就有一些路径: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瓷器之路。只是时间久了,人的足迹可能会湮没在烟雾、杂草、沙漠、遗忘中。在传说的大海里,可能有浮沉的破碎的事实。历史有时不得不重新开始,重新发现。随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南海一号”的打捞,以及唯一能够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其文物将有可能解开更多海上丝绸之路的秘密,对研究和恢复海上丝绸之路的造船史、陶瓷史和航海史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