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学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人格培养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青春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思想意识和人格修养都在形成过程中。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的人格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人格教育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爱国主义信念,确立人生目标,形成积极进取、勤奋敬业、忠诚守信的生活态度和品质,增强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发展自我、改造社会的能力。因此,人格健全的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中学历史教学是塑造和培养优秀人格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注定要在历史教学中肩负起培养和塑造学生优秀人格、为祖国培养健康人格栋梁的重任。那么,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历史教学为人格形成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人文积淀。

历史教学客观地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描述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细节,为学生提供了人类所追求的目标。“天道是关键,君子自强不息”让学生明白,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个体的自我必须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地广人稀,君子以德载物”告诉我们,宇宙是广阔的。作为个人,一定要善待同龄人,要有包容一切的宽广胸怀。自强、宽厚、善良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重义轻利”告诉我们要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谋取物质利益。这些优秀的文明成果至今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准则。历史也告诉人们,“地球村”是多种文明发展的产物,我们必须尊重和吸收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国家和民族应该相互包容,和睦相处,人类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历史学科融合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民族精神,体现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引领人们追求真善美,构建健康人格。

第二,历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人格模型。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历史是生活的记录,是生活的写照”。中学历史学科向学生讲述了许多具有闪光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如屈原、司马迁、戚继光、顾、谭嗣同、拿破仑等。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就像站在一个时间点上,俯瞰着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光辉树立起自己的人格典范。他们从司马迁身上学到了在逆境中坚守人生目标,在困难面前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事业有勤恳踏实的作风。关云长,野心勃勃的秦始皇,不屈不挠的汉武帝,尝过各种草药的文天祥,李时珍,都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第三,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爱国主义源于今人与前辈的血缘关系,源于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民族* * *同性。中学的历史教学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古老文化的灿烂和绵延不绝,还展示了祖国丰富的资源和河流,以及几千年文明的成就及其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中国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曾是东亚文化圈的中心,对日本和朝鲜有着悠久的影响历史,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贡献巨大,对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增加了民族自豪感。近代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反思近代落后的原因,了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增加历史责任感。近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当今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客观看待当今社会,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以爱国为己任,以振兴民族为使命,让健康的人格充满爱国情结。

第四,历史教学对人格培养具有长期作用。

人是社会性的,只有通过社会活动才能实现个体发展。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前提是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才能清楚地认识其国情,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多变的热点问题,可以在历史中发现,用历史发展的规律去探寻其走向。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人格。但是,历史给予的智慧和启示,不仅是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方法和措施,而且随着对历史认识的深入和阅历的丰富而发展,促使其人格不断接受新的内涵。可见,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而且对未来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影响。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陶冶和启发学生的人格,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促进学生人格的建立和完善。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