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水灾的历史成因

长江中下游洪水的成因;

1.气候因素:受亚热带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2.地形因素:暴雨汇流面积大,支流多,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夹在南北丘陵山地之间。

3.人为因素:

1)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淤积,河床高程影响泄洪。

2)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面积,削弱了其蓄洪能力。

治理措施:

1.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和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水灾害的直接措施。

2.长期持久地实施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洪水发生的几率。

3.科学的洪水和天气预报以及合理的蓄滞洪区规划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损失。

4.建立防洪抢险应急体系是减少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

扩展数据

长江中下游的形成过程;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准地台褶皱断陷带。燕山运动产生了一系列断陷盆地,这些断陷盆地被长江切割、连接和冲积,形成了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平原边缘的白垩纪-第三纪红层和第四纪红层略有抬升,被流水切割成为相对高度为20-30米的红土丘,而沿河中部和沿海地区继续下降,形成河漫滩和滨海平原。

中国洪水分布:

我国主要洪涝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

根据历史渍涝统计,渍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是东南沿海、湘赣地区和淮河流域,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南岭、武夷山、海河和黄河、四川盆地、辽河和松花江。全国降雨和渍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古和青藏高原,其次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总的来说,雨涝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湖泊多,高原山地少;山脉的东部和南部有许多斜坡,但西部和北部很少。

百度百科-长江中下游平原

百度百科-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