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普京?

弗拉基米尔·普京于1952年10月7日出生在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1975国立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情报局工作。他从1985到1990在原民主德国工作。1990年回国后,普京先后担任列宁格勒大学校长外事助理、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圣彼得堡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1994担任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1996年8月,普京开始担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管理局副局长,6月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总统办公厅总检查局局长,1998年7月任总统办公厅第一副局长,同年7月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任俄联邦政府总理。1999 12 31,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

普京夫妇登上了中国长城。

普京精通德语,热爱运动,尤其喜欢桑博摔跤、柔道和高山滑雪。大学时获得桑博摔跤冠军,1974年列宁格勒柔道冠军,入选运动员候选人。他性格坚韧,忍耐力强,很少表露自己的感情。

1994年普京作为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率团访华。2000年7月和2002年2月,他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他的妻子柳德米拉于1957年出生在波罗的海南岸的加里宁格勒。她毕业于加里宁格勒第八中学,热爱戏剧和体育活动。高中毕业后,柳德米拉考上了加里宁格勒工学院。两年后他辍学了,因为他不喜欢工程。上世纪80年代初,他成为加里宁格勒空军的一名空乘。之后进入列宁格勒国立大学语言系学习西班牙语。他曾是俄罗斯布良斯克的一名大学教师。24岁时,他在列宁格勒度过了一个短暂的假期,在那里他在一场音乐会上遇到了普京。1983年7月28日,他在涅瓦河的一艘小船上与普京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卡佳和玛莎。

俄罗斯著名学者罗伊·麦德维杰夫几年前就提出,普京是一个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的有用的人。近年来,俄国的经济复苏、政治稳定和国际形象的改善,特别是最近的国家杜马选举,似乎从不同角度证实了麦德维杰夫的观点。

的确,在叶利钦执政时代,竞选总统、议员等西方议会民主形式被一次次东方政治危机击碎;只有“休克”而无“疗法”的激进经济改革,造就了极少数寡头致富,而民众却陷入了更加贫困的境地;一度全面倒向西方的外汇是北约东扩和欧盟。总之,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人没有去发达的“西方”和欧洲,而是去了落后的“南方”和非洲。1999 65438+2月31日,叶利钦送给普京“数百年来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叫他“好好保管”。

普京没有辜负叶利钦的重托。短短四年,他用自己的政绩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经济上,普京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俄罗斯的经济和经济下滑不仅没有停止,而且从2000年开始全面复苏。在这个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俄罗斯人民。现在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居民收入因工资和养老金的增加而大幅增加。政治上,普京以社会团结和谐为目标,通过总统与国家杜马、总统与总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理顺了各种重大政治关系,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执政时代以“乱”为特征的政治局面;外交上,普京以复兴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为目标,采取多边务实的外交政策,以俄罗斯的利益平衡与大国的关系。总之,普京把俄罗斯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有学者称之为“普京中兴”。从这个意义上说,“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大获全胜,可以说是俄罗斯人民对普京的一次慷慨回报。不仅如此,世界各种舆论几乎普遍认为,普京将在明年3月举行的总统大选中以绝对优势再次当选,届时他又可以得到俄罗斯人民的一份厚礼。

写了这么多普京的“过去”,我们想说明的是普京的“未来”,即普京除了大获全胜之外,还会采取什么样的内外政策,会有什么样的风险。

事实上,普京的治国方略已经明显显现,他应该在扩大民意支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经济上,普京将继续通过合法手段,利用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暴富的寡头,既能阻止这些“新俄罗斯人”试图问鼎政坛,又能抚慰许多生活在贫困线上下的民众不平衡的心理;政治上,普京将采取所谓“可控”的民主政治,即不在形式上空谈西方民主,而是通过“统一俄罗斯”等政党联合中央和地方的权势人物,以合法的方式挤压在野党生存和施加影响的空间。至少目前来看,包括俄共在内的其他政党由于纲领不明确,组织薄弱,难以对普京构成威胁。在外交上,普京会在大国间进一步机动,谁离谁近就离谁远,取决于是否有助于俄罗斯提高国际地位,获得经济利益。总的来说,普京今后会继续努力争取民心,使国家强大起来,所有的内外政策都会以此为中轴来实施。因此,如果说杜马选举对俄罗斯政局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标志着普京完成了各种政治力量的整合,也标志着俄罗斯开始走上以稳定和发展为主旋律的稳定之路。

毋庸置疑,俄罗斯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普京面前的路肯定不会是马平川,会有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旷日持久的车臣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恐怖事件,人口持续减少及由此引发的劳动力短缺,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摩擦等。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原本很麻烦的事件,却可能成为把普京塑造成新的“彼得大帝”的契机,非常时期造就非常人物。

俄罗斯《新闻时报》近日刊登了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皮昂特·罗夫斯基(Andrei Piont Rovsky)撰写的文章,分析了普京总统对国家权力结构的构想,认为他要构建一个强国的新结构。这篇文章说:

我们已经在普京第二共和国生活了第二周。第一共和国由别列佐夫斯基、叶利钦、沃洛申、尤马舍夫于1999年秋创建,当时国内“精英”之间的危机非常尖锐。

这个共和国里有三个派别:“家族”和相互接近的寡头。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卢日科夫-普里马科夫派系掌权,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幻想出一个皮诺切特式的人物,可以铁腕领导俄罗斯走向市场改革之路的“自由派”;还有一个来自特勤局的强力部门成员。正是这三个派别构成了普京第一共和国的政治架构。这些派系生来就有冲突,经过三年的私下斗争演变成公开的政治危机,最终以权势成员的胜利而告终。

普京可能打算建立一个能够保持精英平衡的新结构。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与普京二月当选时接受的共和国完全不同的共和国。时至今日,在总统身边的人中,来自强力部门的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在霍多尔科夫斯基事件上无条件地支持总统。

叶利钦政权与普京第一共和国碰撞的深刻原因是,俄罗斯现成的经济体制既不能保证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也不能保证俄罗斯在后工业社会的腾飞。在最近的10年到15年,我们培育了变异物种,这些物种的内在特征是金钱和政治权力的融合以及利用权力犯罪,腐败盛行。主要经济地位是通过财产私有化发财的大公司,主要是原材料公司。上面提到的不仅是因为与叶利钦关系密切而获得官职的寡头,还包括窃取国家财产的银行家和前代理人,以及从私有化财产中获利的商业官员,这些人与新政权关系密切。重要的不是上面提到的人物,而是运作系统的本质。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或者丘拜斯的倒台,并没有改变俄罗斯封建资本主义制度的任何东西。

普京关于第二共和国的思想非常清晰。就是“把掠夺的财富还给人民”;官僚对国家资源的集中管理;以及能够保证俄罗斯文明快速发展并使其重回强国行列,更理想的是恢复其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地位的“动员经济”。

我们的当局已经成功地掌握了长期呆在舞台上的技巧。但他们还是应该考虑资产阶级民主,每四年公开陈述一次连任的理由。应该给人们提供一个简单的、鼓舞人心的想法,能够使前者至少在选举期间与当局保持一致。

法新社:尤科斯事件映射俄罗斯经济战略。

法新社9日报道称,有分析指出,导致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下台的权力斗争不仅仅是克里姆林宫政治斗争的结果,而是关系到经济战略和俄能否在能源政策上独立的重大事件。他们认为,俄罗斯对该国最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的打压,不仅与选举前的政治投机有关,还与税收、控制石油管道和确保私人公司不受美国控制密切相关。

在著名的巴黎高等社会研究学院任教的雅克·萨皮尔教授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杜马(5月16日)发表的关于重大政策的讲话聚焦于经济发展。他的目标是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但从他的角度来看,如果俄罗斯不能从原材料——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矿产——中获益,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当局想要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那么碳氢化合物是关键,因为碳氢化合物占出口的40%,税收的25%。一些分析人士说,霍多尔科夫斯基是这一政策的绊脚石。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托马斯·高马尔德(Thomas Gaumard)表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国家通过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垄断石油管道。”“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计划之一是建立自己的运输网络,不受国家控制。”萨丕尔说:“我认为俄罗斯总统将逐渐重新控制能源行业。如果外国投资不涉及碳氢化合物,那么就不必担心外国投资。但在能源行业,这是事实,外国投资者只能按照当局希望的方式行事。”

日本《朝日新闻》今天发表题为《圣彼得堡的盛宴》的社论,分析了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面临的外交挑战和机遇。

来自世界上40多个最重要国家的国家元首星期五聚集在圣彼得堡,庆祝这座城市的300岁生日。这次庆祝活动也是自二战最后一次战胜德国50周年以来,俄罗斯最重要的外交活动。

参加完圣彼得堡的庆祝活动后,普京将于6月1 -3日前往法国埃维昂参加八国集团峰会,因为俄罗斯已经成为这个集团的正式成员。也许俄罗斯只是想用圣彼得堡的盛大庆典来庆祝俄罗斯加入八国集团。

圣彼得堡是沙俄时期俄罗斯的首都,也是当时通往西方的重要窗口。普京总统出生在这里。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三年多来,俄罗斯外交政策几经变化。普京上任之初,将外交重点放在防止美国独霸世界上,这也是其前任叶利钦的一贯主张。

然而,“9·11”恐怖袭击促使普京对其外交路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转变。国际环境要求饱受车臣叛军困扰的俄罗斯扩大与美国的合作。因此,俄罗斯同意美军进驻中亚几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在里海石油资源开发问题上的态度也从对抗转变为合作。

然后是伊拉克战争。莫斯科决定这次与华盛顿对抗。俄罗斯、法国和德国联手强烈反对美国和英国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军事行动。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俄罗斯愿意与法德结盟是因为共同的石油利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俄罗斯承认法俄是欧盟的轴心国。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普京似乎毫不犹豫地改变了外交政策,这表明他非常清楚什么最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在5月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再次强调了他的“大国”政策。他承认,自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他誓言重建俄罗斯经济,并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事实上,俄罗斯已经成功利用微妙的美俄关系加入了八国集团,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了与欧洲国家保持密切关系的必要性。他认为有必要扩大和加强与欧洲邻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普京还面临许多外交挑战,包括如何调解联合国安理会内部的分歧,以及如何在八国集团做出决定时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事实上,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负有重要责任。如果它过分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那么它就不应该指望获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日本一直将俄罗斯视为与自己争夺北方领土的敌人。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恐怕日本应该改变观点,把俄罗斯视为其在八国集团中的同事。

分割线——————————————

我的观点是叶利钦把* * *的位置让给普京是对的。普京从默默无闻变成了肩负战斗国家大船的铁血追踪者。苏联解体后他拯救了俄罗斯,外交风格强硬又如何?(他分分钟把Krym签回俄罗斯,没给大家反应的时间。。),那么欧美制裁呢?俄罗斯在自然资源方面长期自给自足。而有些国家却被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切断了,好像死了一样。普京多才多艺,有担当,但盲目崇拜他有点可悲。国家的统治不应该依靠人民的崇拜。当然,普京领导的政府还是很有能力的。据说这段时间俄罗斯的经济真的很低迷,很动荡。卢布终于稳定在10左右,物价涨了不少,但短时间内经济崩溃还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