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缠足是谁废除的?

古代妇女缠足最终被孙中山废除。

顺治提出废除缠足时,清兵入关以来,曾多次下令废除民间缠足,但缠足习俗由来已久,所以作用不大。满族几乎人人都会骑马拉弓,所以认为女性缠足不利于健康。这是一个坏习惯。顺治元年(1644),根据孝庄皇太后的诏书,凡缠足的妇女一律不得入宫,违者一律处死。

顺治二年(1645)以后,民间妇女禁止缠足。后来复发了。直到民国孙中山总统废除缠足。

直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大总统于3月1912日发布了《大总统令内务部劝各省禁缠足》一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劝禁缠足之文》。才让缠足之风渐渐停息。

古代女性为什么喜欢缠足?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妇女没有缠足的习惯。居住在山区的汉族妇女由于山路行走不便,很少缠足。为什么把脚放在这样的区域如此困难?陈峰长期传承的老习惯固然是一个原因,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传统区分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人们总是讲究盛夏之分,小脚是汉族人所推崇的。有的地方汉族人“娶妻前问有没有小脚。如果他们是大脚,他们认为他们是顽固的。”

或者被视为低人一等,以至于一些少数民族居民故意效仿汉族,让女性缠足,以示与汉族无异。这无异于助长了以缠足为荣的心理,加重了对缠足的抵触情绪。这说明,旧的文化观念其实是缠足陋习的主要支柱。

如果说云南是特例的话,山西的重复缠足在内地很有代表性。早在19 16,山西省政府就已经实施了禁止缠足的规定。各郡都设立天足会,各级官员都是当然会员。1918年成立“学生不嫁缠足女俱乐部”,规定未婚会员不得娶缠足女;已经结婚缠足的,一律释放;毁约者将被重罚,给幼女缠足的父母罚款增加10倍。

1919年,禁止幼女缠足成为村规民约,经常鸣锣示众,沿街张贴告示。所以要雷厉风行,卓有成效,成果不可小视。比如在大同,“二十岁以下的女人率新潮,十八世纪的美女城外少见,城里少见。”

然而这只是在交通发达的城市,在那些偏远的乡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城乡差距很大。缠足在1933有恢复的趋势。根据当时《中央日报》的报道,山西省有32.2万名15以下的女孩缠足,延缓了这一陋习的根除。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之后的小脚部落》披露,云南通海县刘一村至今仍有300多位缠足的老太太。大部分经历了纠结和释放,也有在1946纠结,在1 954释放的。有一部分是1943年包的,1950年放的,1951年再包的,直到1958年才包。如今70岁的老人直到建国前后才松口,也就是所谓的“解放双脚”。

到了放手禁止纠缠的时候,有很多时髦的口号:“不要娶小脚女。”“炕上没有臭脚。”“小脚没人要,臭脚真的不好,大脚更文明,走路更悠闲。”“我的工作不多,又怕苦又怕累。很难见到公婆。”同时又有了新的歇后语:“懒女人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扩展数据:

关于缠足的起源,有四种常见的说法:

1,始于传奇时代。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确实有这种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娶了屠山石的女儿,生了孩子。涂山石女是狐仙,脚小;他还说,殷末的妃子妲己也是一只狐狸,或者说是一只野鸡,但她的脚没有好转,所以她用布裹着脚。由于妲己的宠爱,宫里的女人都以她为榜样,裹足不前。当然,这些只是民间的神话传说,更多的是包含了附加的浪漫元素,不足以成为当时女性缠足的证明。

2.它始于隋学说。

缠足始于隋代,起源于民间传说。据传说,当杨迪前往江都时,他招募了数百名美女为他拉纤维。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人被选中了。她痛恨炀帝的暴政,于是让身为铁匠的父亲做了一把三寸长、一寸宽的莲瓣刀,用长布包在脚下,同时把脚包得越小越好。然后在鞋底刻了一朵莲花,走路的时候一步就印出了一朵漂亮的莲花。杨迪皇帝看到皇后时非常高兴,所以他把她叫到身边,想欣赏一下她的小脚。

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拔出一把莲瓣刀,刺向杨迪。杨迪皇帝快速闪过,但他的手臂被刺伤。吴月娘看到暗杀失败,于是投河自尽。后来,杨迪皇帝颁布了一项法令:无论一个女人有多漂亮,在今后的选美比赛中,“缠足的女人将不会被选中”。但为了纪念月母(或不入宫),民间女子纷纷裹足。至此,女子缠足之风愈演愈烈。

3.从五代理论出发

缠足始于五代,起源于南唐李后主的嫔妃。她们美丽多才多艺,擅长唱歌和跳舞。李后主专门做了一个六尺高的金莲,用珠宝和丝带装饰,并命令她用丝绸绑住双脚,让她的脚微微弯曲,做出新月的形状,然后穿上素色的袜子在莲花台上跳舞,这样舞蹈就更加优美了。

4.始于北宋。

现代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妇女不缠足。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下“菩萨蛮”一词,感叹缠足。“不爱惜步步莲,愁穿袜去凌波;只见舞归空中,无影无踪。盗宫稳如泰山,双降;应该很难说很精彩,一定是从手掌上看到的。”这也可以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献给缠足的诗。

需要注意的是,缠足诗的写作是依赖于缠足习俗的出现,这说明缠足习俗在宋代确实出现过。到了南宋,女子缠足更加普遍,甚至到了南宋末年,“小脚”已经成为女子的统称。但在南宋,女子缠足并不流行,缠足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缠足的社会观念还没有到人人都接受的地步。与此同时,缠足的习俗从北方传到南方,大约是在宋朝南迁的时候。

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不同。据史料记载,宋代缠足是将双脚“直”而不弯,当时称为“上马”。用的鞋子叫“错到底”,鞋底很尖,由两种颜色组成。这种缠足鞋在考古中已有发现。从考古发现来看,推测这些鞋子包裹的脚比后来的要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