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矿山公园博物馆

?有些地方,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或者,我听说了,可能不会专程来。但是,如果你正在走着,路边突然闪出一个标志,说有这么一个地方,多走一点就能到达,经常会去。

?应城矿山公园博物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从外面看,博物馆很难理解其设计和建造的意义,也不容易猜测展出的主角是什么样的地雷。但知道应城有石膏矿和盐矿,我以为应该是这两个矿。看后面就明白了,它的主角是石膏矿,有一点盐矿的介绍。

?为什么博物馆会设在这里?想必这个地区是由于原来的石膏矿区?结果一问,没有,据说石膏矿还远着呢。

?进一步了解,原来这里正在修建一个大型矿山公园。未来公园将完全建成,分为地下和地上,有石膏矿景区、盐矿景区、温泉景区三个景区。公园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主要采矿遗迹面积20平方公里。

?博物馆是前期完成并开放的项目,是增加知识或见识的地方。

?石膏的学名是“二水硫酸钙”。“二水硫酸钙”应该是表达石膏的大分子组成:两水一硫酸钙的合成。这是否意味着石膏可以分解出水、硫酸和钙?没听说过这种产品。另外,水和硫酸钙的合成分子只能是二水硫酸钙和一个硫酸钙,而不能是“一水硫酸钙”或三水或四水硫酸钙,这是真的吗...“硫酸钙”?

?还了解到应城矿叫“纤维石膏”。基本颜色是黄色和白色。少量无色透明,非常漂亮。

?石膏分为添加型和未加工型两种。加工前后,有专业名称区分。加工后的化学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俗称“石膏灰”,未加工的石膏俗称“石膏灰”。

?熟石膏是雪白的,可能是脱水硬石膏。它通常用于建筑中的石膏板和石膏条,用于塑造石膏雕像,在医疗中也有用途。

?“石膏”是指直接使用的石膏矿。豆腐应该是“石膏”;此外,“石膏”的颜色虽然不是雪白的,但也有黄色或白色,质地柔软润泽,很容易雕刻制作各种实用的产品或工艺品。

?用“石膏”制成的“石膏枕”已经用了很多年,很多人用过。因为柔软湿润,所以相比过去常用的陶瓷枕或者石头枕,用枕头应该是很有用的。

?但很少听说古墓里出土了石膏枕。或许是“石膏”分子结构不稳定,在空气和水中容易风化的原因?

?看到博物馆里石膏矿工的群像,不禁想到做过石膏矿工的人都说在地下挖石膏矿是极其苦的。矿井在地下两三百米深,坑道里酷热难耐。矿工们热得什么都做不了,只是一丝不挂;在隧道的工作面上,每天没完没了地挖啊挖,总会联想到十八层地狱...

?据记载,中国人发现和开采石膏的历史是,唐朝(公元618 ~ 907年)以后,先后在湖北房县、应城,山西汾阳、灵石,甘肃敦煌,山东蒙阴,江苏徐州,陕西汉中发现和开采石膏,并用作制作豆腐的凝固剂。一千多年来,应城石膏矿代代相传,成为著名的“石膏之都”。多少艰辛,多少努力,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早先对地质矿产一窍不通,以为所谓的矿产,既然形成了,就堆得像一整座山;所谓挖矿也简单。四面都是地雷,闭上眼睛挖进去就是了。其实很多矿,或者说大部分矿,都是一层一层夹在岩石里的。采矿并不容易。

?该馆以剖面的方式生动展示了石膏矿夹层分布的自然状态。看剖面图中显示的矿物层与岩石层的比例,石膏层就像一片薄薄的菜叶夹在厚厚的面包层之间,可见大自然在生成石膏矿时还是很吝啬的。

?这个横截面也让我想起了分层鸡尾酒。然而,在我的想象中,鸡尾酒是热的或者是冲的。其实这是石膏矿形成的原始场景,在我脑海中有所反映。当时的地球在沸腾、燃烧、翻滚、运转,形成了高温高压、大范围的自然化学反应环境,相当于地球是一个融化一切的坩埚。结果旧分子断裂,原子逃逸,新分子重组,原子聚结,轻的浮上来,重的沉下去,然后慢慢凝聚,留下各种脉络和接缝...

?这是地球上从未见过的壮观景象!

?时至今日,虽然人类在科技制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无法从人类已经掌握的坩埚中燃烧出人们需要的各种矿物质(隐约听说人类已经掌握了用超高压手段将碳制成钻石的能力,但都是微小的颗粒)。毕竟人类还是要崇拜和依赖大自然的创造力量。

?那么,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人类终于有办法从原子层面随意制造出各种有用的物质?

?也许吧,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类必须有足够强大,非常丰富的能量。

?走出博物馆回头看,似乎对设计和建造的意义有了一些理解。黄色中间有黑色竖线的墙壁外观,应该是石膏矿和岩石的关系;

?玻璃结构的门应该是有意“结晶”的。

?是的,石膏矿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及其成就,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辉煌结晶;而地球产生的石膏矿,不就是大自然伟大力量哺育美国的结晶吗?

?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晶,都应该让人深深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