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隋文帝,隋朝的创始人,原本是北周贵族。在北周灭北齐的战争中,他凭借出身和战功迅速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威望。北周两个短命皇帝之后,只留下一个8岁的太子。于是,在一系列手段下,隋文帝成功取代了孙子的王位,建立了隋朝。并选择自己家的称谓?隋国公?作为国号,是给隋朝的。
隋文帝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节俭君主,在隋文帝的苦心经营下,民生富足,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稳定,国家发展迅速。那么为什么这样的超级大国在第二年就夭折了呢?
有人会说,杨迪皇帝的暴政激发了农民起义,并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其实是不对的。杨迪皇帝并不像后人说的那么悲惨,农民起义也不仅仅是农民那么简单。具体原因下面慢慢分析。
先说隋朝的千年大计。
千年大计之一:科举制度的诞生
科举制度就不用多说了。从隋朝诞生(587年)到清末(1905年),科举制度一千多年来为中国选拔了无数人才,证明了它的优越性。甚至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都有科举制度的影子。科举制度是历史上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没有之一。
(科举制度的真正诞生时间其实是有争议的。现在主要有四种学说:汉朝说、隋朝说、唐朝说、汉隋说。隋代论只是现在学者的主流观点。至于具体原因,这里就不赘述了。)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阶层的流动性,给了下层民众向上层过渡的可能,很大程度上维持了国家的稳定。毕竟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什么都有可能。人是有希望的,对生活有希望就不会闹。科举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层阶级和底层农民阶级的矛盾。
另一方面,隋文帝虽然无力统一南方,但其统治其实并不稳固。因为长达百年的南北战争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于是隋文帝想出了两个办法,一个是给南方士族做官的机会,于是就做成了?明静?用什么?书生?两个科目,说?宫菊?。正式成立所谓的后人?科举制度?。
二是派杨光镇守扬州。事实上,杨光也很有能力。他利用南北朝时盛行的佛教,通过与南传天台宗创始人智毅的密切交往,在杨光守护的十年间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杨光能以征服者的身份赢得南方士绅们的认可。杨光也利用这段时间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并获得了朝鲜内阁大臣苏阳的支持。另一方面,他欺骗了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独孤皇后。可见其能力和手腕都不差,甚至很高。
杨迪继位后,创立了进士科。从此,明静、秀才和进士并肩而立?长工?。这才是后世真正的科举。而且考上进士的人数还是非常多的。初唐的许多名臣,如方、侯,都是读书人。
第二个千年计划:挖掘吉曲、汉、永济、江南河流。
大业元年(605),开凿冀运河和汉运河。经济运河连接黄河和淮河,汉运河连接长江和淮河。
大业四年(608),开凿永济运河。
大业六年(610)开凿江南河。江南河流连接长江和钱塘江。
这是大运河。从杭州到洛阳,全线2000多公里。
这一系列工程动员了数百万人,仅用了六年时间就沟通了所有的河流。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它仍在造福中国人民。
虽然开凿大运河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民众的不满,但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当时南方的经济很发达,但是北方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帝国。因此,为了给北方朝廷输血,加强南北经济交流势在必行。低成本的水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大运河成功打通所有河道,为隋帝国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因此,杨迪之所以能够远征朝鲜,与大运河给他的输血是分不开的。
甚至在一千年后的明朝,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明朝后期,海运开埠后,水运占北方总供应量的70%,水运走大运河。如果没有大运河,没有江南这个租税之地,也许以后的朝代早就灭亡了。大运河甚至可以说是国家的命脉。
第三个千年计划:巡视全国,奠定国家版图的基础。
许多人认为杨迪皇帝的灭亡在于他的奢侈和残忍。他两次去江南,做了许多旅行,浪费了人和钱。但事实是什么呢?
杨光在位十四年,但在这十四年中,他真正呆在首都长安的时间不到两年。我在东都洛阳住了不到四年。换句话说,他即位后,花了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在外面巡逻。历史上有哪位皇帝在位期间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路上?杨光做到了。
杨光西行至西域。当时南北分裂刚刚结束。五乱之后,战火蔓延到西域,政权更迭频繁,西域从此再无繁华。
大业五年(609),西域被谷浑占领,隋文帝此行的目的是解决谷浑问题,收复西域。杨光亲自率领军队在谷浑取得了胜利。然后奖励三军。据记载,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出使西域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在此打过仗的皇帝。
大业七年(611),为了完成真正的统一大业,杨迪决定出兵朝鲜。(韩国说中原局势被侵蚀,占领了辽东四郡的土地,也就是汉朝的四郡)
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当时,为了这次远征,杨迪动员了几乎全国的军队,包括南方的水军,并补充了一系列后勤物资。动员了一百多万人,仅正式部队就有35万人左右。当时朝廷几乎认为这是一场不可战胜的战争,但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35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这完全激怒了杨迪皇帝,然后他开始准备第二次远征。
第二次远征高句丽。这一次动员力量更大,至少有60万兵力。这次高句丽被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几句话就要弃城投降。但高句丽似乎是上天保佑。由于苏阳的儿子杨玄感造反,封锁了河南的大运河,粮食滞留在河南,杨光的后方陷入混乱。再加上一部分贵族的回应。皇帝没有食物,立即返回李叛乱。放弃了高句丽,一只到手的鸭子。
第三次远征高句丽。大业十年(614),杨迪皇帝再次崛起,这是高句丽最后一次害怕,希望以诸侯的身份媾和。然而,杨光无视它,坚持进攻。但第三次远征时,国内民众怨声载道,最终激起叛乱,形成三个农民集团。而军队里的兵役也开始逃亡。大业十三年(617),没过多久,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爆发,纷纷造反。
大业十二年(616),杨迪因无力抵抗,乘龙舟避难于扬州。大业十四年(618),被叛军杀害,从此,他的逃亡生活结束。
据说杨迪皇帝死于奢侈和残忍。我不同意。
这敢吗?伟大的事业?作为一个同龄人,真的很残忍吗?
大业,什么是大业,统一全国就是大业。作为一个立志要与汉武皇帝比肩的皇帝,他一生都在为此奋斗。北抵土耳其,西达西域,南游越南。不知道哪个皇帝能做到这一点。一直在路上的人,最后倒在了路上。
最后,历史也证明了杨迪皇帝的这些政策并不是暴政,只是他走得早了一点,快了一点,也匆忙了一点。
大冶,这个显示杨迪皇帝野心和抱负的称号,仅仅过去了十四年。杨迪皇帝也是一个可悲可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