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集团的历史介绍

旺旺集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位于台湾宜兰县洛东镇的宜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62,从事罐头食品的OEM和出口,但当时是由蔡衍明父亲蔡阿士的一个朋友经营的。蔡阿石从1976接手经营权。年仅20岁、初中毕业的蔡衍明主动要求参与公司的经营。第二年(1977),蔡衍明作为总经理接管了经营权。然而,缺乏经验和能力的蔡衍明很快就吃了大亏。该公司“浪味鱿鱼丝”导致公司损失超过6543.8亿元新台币。1979年,我们以自己的品牌“旺仔”开始再次开拓台湾省市场。后来因为看好日本米果利润丰厚,就去了日本米果厂,用切岩的方法做果。后来我获得了岩冢的技术授权,推出了“旺旺鲜卑”,大获成功。广告有效地结合了台湾省的民间崇拜习惯,在台湾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迫使老牌食品厂商统一,伊美相继退出竞争。1983,商标命名为“旺旺”。

旺旺结合民间信仰的营销方式,先后推出了“龙尾鲜”、“雪月”、“旺仔馒头”等新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蔡衍明随后计划将其领土扩展到台湾省以外,尤其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大陆。1989在中国注册了“旺旺”商标,成为首家在大陆注册商标的台湾省厂商。1992蔡衍明放弃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大陆沿海省份,在湖南长沙设厂,成为湖南省第一家外资厂商,并在中国大陆开始旺旺的大米和水果业务。因为旺旺是中国大陆第一米果厂家,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大量厂家跟进,导致毛利下降;所以旺旺用扩大经济规模的策略打了起来。一方面极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以低价逼退追随者。最终不仅稳定了战局,还以高达85%的市场份额称霸大陆。

从65438到0996,旺旺以旺旺控股公司的名义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然而,由于交易反应不佳,蔡衍明于2007年决定将该公司私有化,并取消其在新加坡的上市地位。

2007年,巴丽集团财务事件在台发生(巴丽案),旺旺开始陆续买入集团旗下公司的股份;以增资方式投资巴丽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友联产品保险,并更名为旺旺友联产品保险。另外,希望以30亿收购东森电视40.32%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可惜失败。

2008年,旺旺以“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HKEx: 151)的名称在港交所上市。当时每股收购价为3港元。

2009年,旺旺集团横跨传媒行业,买下面临巨亏的华夏时报系,旗下拥有华夏时报、工商时报、中国电视公司、中天电视等多家媒体。因为电子媒体的经营权易主,所以要经过国家通信传播委员会的审核。虽然国家通信传播委员会通过了两家电子媒体变更董事、监事的案件,但审批处罚包括要求董事、监事不得重复、设立独立董事、独立工作室等7项补充条款,导致违反依法行政。财团法人媒体观察基金会、媒体改革学会等所谓客观公正的民间组织表示,如果旺旺不让案件回到公共领域理性讨论,将呼吁大家拒绝三中。旺旺集团在《中国时报》头版刊登半版报纸,要求诽谤和批评此案的人道歉,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截至2009年6月14日,共有四位学者和记者收到了存款函。极少数博主认为旺旺集团作为私人媒体,以法律恐吓手段压制公众言论自由,发起“我也要旺旺旺旺的存信”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