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是美声吗?
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文艺复兴后逐渐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多以多声部教会音乐和复调音乐为主,演唱本身也离不开宗教音乐的影响。南方女人唱歌一样,只是声音不一样,高低不一样。原歌剧由太监而不是女声演唱,由女中音而不是南方青年演唱。随着戏曲剧情的发展和一些情绪激烈的戏剧唱段,宦官的唱腔已经不能满足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演唱者努力探索、研究、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从而产生了今天富有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所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演唱形式、风格、意境和情绪,演唱方法也不同。到现在已经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唱法,也不是16和17世纪的唱法。现在我们唱的是17和18世纪的歌,还是沿用现在的唱法,只是在风格上更注重他们的特点,不需要训练16和65438。我们今天的唱法,包括欧洲歌剧、音乐会、清唱剧等舞台上常见的唱法,统称为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来自意大利语单词Belcanto,意思是优美的歌声。西方音乐界对美声的定义和我们的理解不一样。西方对美声唱法的理解是指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等作者所创作的那个时期的作品和演唱艺术,包括那个时期的演唱风格、技巧、内容、形式和演唱方法。事实上,美声不仅仅是声音。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现象:一度只注重声音,不注重歌词,没有“味道”;曾经有一段时间以炫耀技能为主,脱离了内容;一度改为以内容为主。我们接受美声唱法的传统是提倡带着感情去唱,不是为了声音而唱,只是要求“感情”而没有歌剧演唱会所需要的声音,观众也不喜欢。现在介绍的是国外,包括欧美、俄罗斯、东欧的音乐厅、歌剧舞台的演唱方法。不是民间唱法,也不是舞厅、酒吧里哀嚎的唱法。是一种改良的艺术唱法。
2.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有什么特点?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美声唱法是一种混合声区唱法。前面说过,美声在声音上是真假声的结合,根据音高比例的需要,是真假声的混合。从歌唱的角度来说,就是调动歌唱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歌唱腔。这种唱法本身就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独特的声学特征。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相当于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制作我们的发声乐器。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演唱乐器有着独特的“味道”。
有人问我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界限是什么?怎么训练?我觉得可以从歌唱训练和唱功的区别两个方面来区分。一、唱法的训练:如果综合考虑世界艺术唱法的话,唱法的区别是指唱法本身的声音强弱和真假声比例的状态,以及应该混合到什么程度,是以真声为主还是假声为主。二、* * *唱法的区别:美声充满* * *唱法,有的唱法只用* * *唱法的一部分,有的不用唱那么高,有的不用唱那么低,还有* * *唱腔的运用,有上半部、下半部、中半部,这是区别唱法的几个方面。美声是混合发声区,混合* * *音,混合真假音,同时出现* * *音。有些唱法用的比较暗。美声唱法在唱话剧的时候用的多在后咽和鼻咽,唱演唱会后面用的少,到了高音就不遮了。这些唱法虽然都叫美声,但都唱不了歌剧。虽然都是专业的,但是唱法差别很大。在国际比赛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选手歌剧选段唱的很好,但是唱艺术歌剧的时候就完全错了。或者艺术歌曲很有味道,很正确,但是戏曲选曲不好。在这些情况下,不同的作品不能被唱得眼花缭乱,唱法上必须有细微的变化,以适应作品的需要。另外,世界上有更多种类的唱法,但无非是声音的运用和* * *组合的区别,这两方面都有各种组合的可能性。艺术唱法包括好的民歌,好的歌手根据所唱的作品选择唱法。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语言在歌唱中的位置,不同的元音位置产生不同的* * *音。有的唱法希望保持元音位置不变,从低到高,保持* * * *的统一,甚至唱到有声有色的部分,咬断原元音不变,绝不允许a代替高音处的原元音。
3.美声唱法用于歌剧演唱。
老一辈的歌手都是跟外国人学美声的,包括美声的发音,* * *和用外语唱歌。大部分都是学的外国歌曲,因为外国人在中国教不了声乐,也不懂中国的精致语言。所以老一辈的一些学美声的歌手,唱中文歌的时候往往吐字不够好,咬字不清。在解放后声乐界讨论本土与外来唱法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了美声唱法咬字不清的问题,美声唱法开始研究中国语言唱法。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借鉴民族传统,尤其是丹仙、景云鼓等说唱音乐。说唱艺术的吐字可以用美声的语言。北京的丹仙不离开说话的基础,怎么唱,无论高低,都还在说。这就是排子曲的美学。同样是说唱音乐,京韵大鼓听起来比排子音乐多,声音在某种意义上与言语脱节。丹仙的排子乐,和说话差不多。比说话还夸张,京剧更夸张。我们习惯了这些唱法,但其实你仔细听各种戏曲的语言,说出来就不一样了。京剧有* * *唱法。老学生更接近语言,“A”更白,“I”在后脑勺发浊音,前面声音好亮。高音之后“我”就要响了。我们发“I”音时,喉头的位置高,发“U”音时,喉头的位置低。医生看他喉咙的时候要求发“我”,因为他发“我”的时候喉咙就上来了,很容易看到声带。京剧里的“A”没有多余的音,完全没有音标包装。唱元音“I”的时候和说话不一样,音是从后面发出来的。语言被夸大和扩展的程度也取决于方法的不同。美声唱法中没有像老学员那样的男声唱法,老学员用真声的比例更多。女声更接近青衣,是指真声和假声的混合程度,主要区别是* * *唱腔的使用。试着释放你可能需要的* * *声音。当然,这里有一个审美问题。用太多* * *音是不自然的。要用好* * *音,用得自然。这需要适当的尺度,但艺术很难用几英尺几英寸来衡量。各种类别和时代不一样,各种风格和形式也不一样。歌剧、艺术歌曲、清唱剧在美声唱法中有不同的用法,需要通过唱感和灵敏的听觉来区分。总之,美声是一个混声区。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增加,假声的成分逐渐增加,成为主要的假声。充分利用* * *唱法,男女、高低唱法统一,这是美声唱法的最大特点。
中国传统戏曲的声部不是按照男高、女高、中音、低音来划分的;但是按职业来说,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唱法,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业都是一样的唱法。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某一类人物是指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丑角等。他们的唱法不一样。美声唱法表达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在唱功上是一样的,只是唱的人物不一样。美声有高低之分,戏曲唱法不同行当也不一样,水平差不多。比如老歌手和黑头歌手不一样,但是音域差不多,黑头低不了多少。当一个老学生张开嘴时,是A2,当他弯腰时,是B2。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唱法。戏曲里没有真正的二人转,因为我们没有和声的基础。后来样板戏写和声,这是一种尝试,传统戏曲不是这样的。至于唱法,从各个角度来看,声音的用法可以多种多样,演唱状态的选择也可以不同。从语言的形态和带* * * *的语言形式就可以分辨出唱法是什么。民歌和戏曲的唱法是有区别的。我们的声乐教学会涉及到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唱法。如果美声和族群什么都教,我觉得这样讲这些问题可能会有帮助。因为这里唱的关系是一样的,只是* * *比例不一样,声音不一样。
4.美声唱法的流派和风格。
有同学问我怎么区分美声唱法的流派?我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学校,一种是好学校,一种是坏学校。我想谈谈风格。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选择不同的曲目;风格不同,当然语音用法不同。但从技术本身来说,俄罗斯学校有好有坏,意大利学校有好有坏。1988年,玛利亚·卡拉丝国际声乐比赛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我应邀担任评委。10入围者中,唯一的男声是一个声音小声音高的日本人,整个比赛连一个像样的男声都没有。意大利声乐学校也有优劣之分。太可惜了!虽然美声唱法来自意大利,但有些老师根本不是传统的意大利学派。去意大利的人很难找到优秀的老师教美声。唱歌既有唱功问题,也有风格问题。比如俄罗斯的一些唱法用的比较口语化,尤其是男中音。这是他们语言的特点,并不是他们方法的绝对质量。也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是用作品、他们的语言训练出来的,还有方法论的问题。如果不改变方法,其他国家的歌唱作品也会有这种味道。现在科学这么发达方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了。维也纳有一场新年音乐会,全世界都能听到和看到。同时,没有人比其他人更早知道。学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语言和风格的区别,因为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技术方法。
5、要掌握原理,还要灵活运用。
关于歌唱乐器的使用,好是好,但好也有各种各样,好也不是绝对一样的。这是一般规律。总的原则是,你要按照你唱的唱你自己的民谣。在语言和唱功上可以选择哪个多哪个少。人们更喜欢用更亲切的语言和更健康的情感来唱歌。歌唱乐器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但原则上不能付出太多,尽量做到非常省力,不费力就知道怎么用。这个方法好。大的原则很清楚,小的问题可以调整,尤其是语言问题。德国人更注重语言,对歌剧或艺术歌曲的要求也不一样。我和一个卖唱片的外国人一起听了一张唱片。这是佩尔蒂莱唱的。他在卡鲁索之后出演了《斯卡拉》中的主角。卖唱片的老外说他唱的有点“胆大”,我说我喜欢。卖唱片的说“关”太多(指高音区的“关”,也叫“盖”)。外国人各有各的口味,民族审美不同。所以,让我们学习美声唱法,用我们的方式唱出来,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但必须合理。你说我要创新。如果违背了科学方法,你就是在自找麻烦。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创新!包括遮起来,那时候是用来唱意大利歌剧的,我们可以把它改成唱好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不呢?既要掌握原理,又要灵活运用。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不科学的违反了,你就吃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