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三国演义》人物的分析
其次,曹操虽然奸诈聪明,但也有仁心,争取民心,爱惜百姓。虽然他知道刘备野心勃勃,将长期受苦,但他认为“今日方用英雄,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关羽带着印信离开的时候,曹操认为“各为其主,不要追。”裴松之称赞曹操有王霸的程度和爱美之心。
再次,曹操是一个贤良下士,知人善任。他领导州牧后,迅速“招贤纳士”,于迅来投敌。他以为是“我的卵巢”;郭嘉应聘时,曹操认为是“使我伟大之人。”于迅和郭嘉后来成为曹操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典韦,张辽,庞德等。,要么来投敌,要么被俘,曹操非常信任他们,委以重任。后来都成了曹操的男主角。
另一方面,曹操信封的人生原则是:“与其叫天下负我,不如叫我负天下”。当赢得民心与她自身的切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她会视人民的生命如粪土。比如杀死吕伯奢和血洗徐州。同时对下属阴险残忍,比如用仓库官的头来稳定军心,在梦里剪头发杀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确是一种明智的表现,也是他成功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但从道德角度来说,这又是一种“欺君惑天下”的行为,所以小说反复称他为“一个叫韩翔的贼”。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三国故事流传至今。元末明初,罗贯中将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与民间传说相结合,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逐章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本书描述了从东汉末到西晋初近百年的历史情况。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和转化,总结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比如爱民如子,仁义无比的刘备,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关羽,鞠躬尽瘁的孔明,还有我接下来要重点介绍的曹操。《三国演义》中,作者有意将曹操树立为一个典型的反派——“奸雄”,一个奸诈多疑、残暴虚伪的封建统治者。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塑造,一是因为受到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二是因为三国故事在隋唐两宋民间流传之后,已经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倾向。如苏轼《东坡支林》载王鹏云:土香子弟穷,家累苦。他们和钱陵居坐在一起,听到老话,一说三国,就听到刘玄德输了,还有人哭;当你听到曹操战败的时候,你会高兴得快唱起来。说明宋代拥刘反曹的倾向非常明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这种思想倾向的总结和发挥。看完新版三国,再通读《三国演义》,我就没什么体会了——曹操不是“汉奸”,而是真英雄。
第一,才华横溢,足智多谋。
《三国演义》第一次说“小时候喜欢打猎,喜欢唱歌跳舞,喜欢有力量,喜欢换机器。”曹操的叔叔不喜欢他的放纵,多次向父亲抱怨,曹操为此受到责备。所以有一次,曹操在路上遇到他叔叔,假装中风。他的叔叔惊慌地跑向他的父亲,但当他的父亲到达时,他发现他完好无损。从那以后,舅舅就说曹操的坏话,父亲也不相信他了。作者罗贯中用这种方式把小时候的曹操介绍给世人,就是想告诉人们曹操奸诈先天,世人却是这么想的。当孩子遇到讨厌的人时,他不躲,而是尽量避免与他见面。这不是一般孩子做的事。仅凭这一行为就说他“奸诈”,未免太牵强。充其量只能说明他调皮。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曹操在童年时期就有天赋和聪明。在曹操去张绣的路上,天气很热,路上严重缺水。士兵们口渴难耐,士气涣散。这时曹操有了打算,用骨刺指着前方说:“前面有梅林,我可以拿去解渴。”将士们听了无不口干舌燥,“望梅止渴”之事,足见曹操的聪明。他能在部队断水、士兵口渴时提起甜李子,不仅使士兵产生条件反射,暂时解渴,还能提振士气。再比如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但关键时刻下跪献刀,骗了董卓,逃到寨中保命,反应之快足以证明他的聪明。正如鲁迅所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可能一致。”如果他要写曹操的奸雄,似乎是大度而睿智的。"
第二,要有野心和进取心
董卓作乱,群臣不知所措,只得痛哭流涕。这时,曹操站起来说,“董灿从早到晚卓哭死,从晚到晚呢?”大臣们意见不一,曹操提出刺杀董卓的想法,并亲自执行。没想到,暗杀失败了。后来在回村的路上被中牟县令陈宫抓获。陈宫问:“听说丞相器重你。你怎么能暗杀首相呢?”曹操答道:“燕子知道天鹅有野心!”既然抓到了我,就该去丞相那里领赏。问这么多问题有什么意义?又曰:“我曹氏之祖,得皇上之福,今董卓篡权,害朝廷。不杀贼报国,岂不是禽兽?”曹操的话道出了他的远大志向,让陈宫深受感动,弃官从戎。曹操逃回村子后,并没有消失。他冒着生命危险,过着平凡的生活。而是召集志愿军,联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曹操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于进取,这才是政治家应有的风度。曹操期待的是结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一百人,断一人肠”的战争场面,就是这样一种常人不敢奢望的野心。也是封建礼教所不能容忍的。做一个忠臣,做一个好兵,是多么的荣幸。为什么我们要期待太多?如果他也像其他普通人一样悲天悯人,玩世不恭,恐怕很难成就三国事业。
第三,智慧和勇气,军事天才
作为军事家,曹操更有胆识,足智多谋。他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多次战斗中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天才。曹操对各路诸侯的战略战术、人力物力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所以他在军事决策上总是捉摸不透。几年间,他的军事实力扩大了几倍,疆域增加了几十倍。小说第十二回,曹操用一招打破了吕布在定陶的计划。曹操领兵到定陶。他没有连续几天作战,而是带领部队回营四十里。当时麦子熟了,曹操的军队实在缺粮,就命令军士割麦子当饭吃。吕布闻讯,引兵到曹骏寨中。当他快要到达曹骏的营地时,他发现左边有一大片茂密的森林。他担心森林中有埋伏,于是返回了。曹操有了疑兵的打算,在树林里插了很多旗子,第二天就下令部队埋伏在营地西侧没有水的河堤上。他料到吕布会来烧林。果然,第二天,吕布落荒而逃。在这场战斗中,可以看出曹操对敌人的心理分析和对战场地形的观察已经很全面,做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他消息灵通,行军有条不紊。
又如第三十六回,玄德有计攻樊城。只是在这一战中,曹操体会到了刘备想不到的战术。他说:“可是谁在为刘备打算呢?”这是刘备初战徐庶。足见曹操在军事上的敏锐嗅觉。曹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应付得来。在作战中,曹经常根据敌我情况作出决策,这是多变的。在谋略方面,曹集中了部下的智慧,择善而从,很少出错。比如他和吕布争兖州的时候,陶谦就病死了。曹操采用谋士的方案,平定兖州,然后攻克徐州,再取冀州。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得再好,如果他的军队没有强大的战斗力,也做不到。诸侯中,吕布的军队称得上勇猛,袁绍的军队数量最多,但经过多次较量,还是被曹操击败,可见曹骏的战斗力是最强的。曹操作战总是身先士卒,重视粮食生产和运输等措施。第十二回,曹操在濮阳城与吕布交战,曹操领兵入城。李典叫曹操在城外等候,自己进城。曹操当即训斥道:“我自己不去,谁去出头!”然后直接带兵进去。曹冲锋陷阵,那么的士气怎么可能会低落?曹操屡战屡败,但军队从未垮过,都归功于他对军队的严格管理。第一,他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反观其他军阀,袁绍指挥军队松散不严密,法律无法成立;吕布有勇无谋,不谨慎,不稳重,食言了;刘表对军事不熟悉,不好好学习,只知道保家卫国;袁术骄奢淫逸,毫无仁慈可言。相比之下,曹操把他们一个个分了,只是时间问题。由此可见,曹堪称三国时期的军事天才。
第四,爱如生命,心胸宽广。
自古以来,凡是能成大事者。都是能包容、爱才、用才的人。老话说得好,有容乃大。在诸侯揭竿而起,四方独立的乱世,曹操能够从一个起初只有五千人马的地方小军阀迅速成长。东征西讨几十年,袁术被消灭,吕布被消灭,袁绍被消灭,刘表决心已定,从而统一了北方一大片土地。这应该归功于他对人才的热爱和开放的心态。
《三国演义》第25章,刘备新野大败,投奔袁绍。刘关和张被分开了。关羽被城外的土山包围。曹操对关公笔下的神武仰慕已久。当他看到关公在讨伐董卓的时候温酒斩华雄,他就知道关公是个不可多得的将军,他想留着自己用,但是他没有机会。现在关羽被自己打败了,真是天赐良机。于是他让张辽劝说关羽投降。关羽虽然答应了,但附加了三个条件,其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第三个:“如果知道刘皇叔的去向,无论万里之遥,你都会轻易退出。”这样看来,曹操不就是养虎为患,然后放归山林吗?这种史无前例的投降方式——败兵有条件投降,曹操也答应了。回到许昌,曹操三日小宴,五日大宴,邀请关公,更不用说金钱美女了。最后连赤兔都慷慨解囊。关公虽然杀了袁绍、阎良、文丑两位将军,但在投奔曹操期间,却为曹操解决了白马之围。但当他得知刘备落后后,毫不犹豫地告别曹操,投奔刘备。曹操没有设置障碍,而是亲自为我送行。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举动。如果曹操是个小家子气的人,关羽怎么可能活着离开!而且关羽在临行的时候,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把曹操的守城将领一个个都杀了,然后扬长而去。如果其他人遭受了这样的损失,他们会立即起来杀死他们。但是曹操召回了私自去杀关羽的夏侯惇,以常人达不到的大度放了关羽。同样明显的是,他的爱就像生命一样。
第四十一回,赵子龙独骑救主,曹操爱才之心更显。当时曹操正在山顶观战,赵云走到哪里都势不可挡。曹操命令军士不要射箭,要活捉,最后还是没能得手。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曹操非常欣赏赵云的勇猛无敌。对于一个能对自己造成巨大威胁的敌方将领,曹曹参下达“不杀赵云”的命令,足以说明他的胸怀有多宽广,又何尝不教人感动呢?再比如,袁绍帐下的陈琳曾经写过一篇反对曹操的文章。他写了几千字,振振有词地数落曹操,历数曹操的种种罪行,让曹操从祖上丢脸。后来曹操打败袁绍,俘虏陈琳。手下人劝曹操杀了陈琳,曹操因为赏识陈琳的才华,不忍杀他,就放了他,留为己用。我们来看看曹操的《短歌行》,其中“山不嫌高,海不嫌深;周公呕哺,天下转心”揭示了曹操爱才、求才的真情。“曹操对人才的喜爱如此,谁能与之相比?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在我看来,曹操的气度和胸怀大概比丞相大得多。作为一个多事之秋的封建统治军阀,要想称霸天下,完成统一大业,爱惜人才,胸怀宽广是必备的素质。但是
曹只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其中的一个原则,使得很多人才愿意臣服于他,为他出谋划策,甘冒生命危险。
五、功大于过,可称英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小说中曹操有哪些过错呢?杀死吕伯奢的家人;官渡之战,向总参首长借粮的军士怨恨自己;这些因杨修之死而犯下的错误是曹操在小说中“背信弃义”的一个方面。但曹操身上的“雄”与“奸诈”是相辅相成的,“雄”是其目的,“奸诈”只是其手段。曹操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这对于曹操来说,大概是大势所趋。曹操虽然残暴,但不暴虐,冷酷但不无情。他虽然杀了很多人,但不一定想杀更多。他原本是一个热爱生命,非常重视感情的人,但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却是你死我活。面对危险的敌人,他不得不先取他人性命,甚至不惜误杀无辜。但热爱生活,重视感情,依然是他的天性。他杀人不眨眼,却不以杀人为乐。执法不是慈悲而是讲道理,大度,深情。是个英雄。这篇文章里有很多例子。例如,为袁谭和孔融哭泣的王绣幸免于难,甚至还送了礼物。更不用说典韦英年早逝的描述了。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说明曹操是一个伟人,而不同于其他伟人。
什么是英雄?我们来看看曹操自己是怎么说的。《三国演义》二十一讲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当时也住在许昌。一天,曹操邀刘备卧姿饮酒,共商天下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封建军阀,如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等,但曹操一一否认。于是刘备问会是谁?没想到曹操把矛头指向刘备,然后又指向自己,说:“当今英雄唯我独尊。
去你的耳朵!”刘备一听,吓得汗流浃背,勺子掉到了地上。听到雷声后他才躲了过去。曹操说:“英雄之人,胸有大志,腹有良策,有藏宇宙吞日月之志。“也就是说,凡是能称之为英雄的人,都有宽广的胸怀,远大而崇高的志向,以及决胜千里的伟大能力。这三个准备都可谓是功臣。曹操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古以来,皇帝的位置就由能人占据。小说里说曹操是汉朝的汉奸,那么什么是商汤灭桀,征伐周,刘邦灭秦呢?难道他们也是奸臣?曹操虽然在有生之年没能结束军阀混战,但是统一了北方,消灭了那里的军阀割据,发展了经济,人民得以耕种生活,为后来的金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鲁迅先生评价曹操说:“曹操是个本色的人,至少是个英雄。虽然我不是曹操的当事人,但我一直很佩服他。”在三国那个战乱不断,军阀割据的动荡年代,曹操作为一个封建统治军阀,他是一生的英雄,胸怀大志,爱惜人才,文武双全,骑马到中国,用马鞭平定北方。它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它的英雄品质不容诋毁。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湖南。岳麓书屋。2001九月二版。
[2]郑敦豪,。三国演义评论。崇文书店。2011,01,07。
[3]游国恩、王琦等著《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