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贞观之治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贞观之治”指的是中国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清明政治。

李世民(599-649),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在玄武门起义后于626年登基。贞观(627年1月-649年12月)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在位23年,其英明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太宗驾崩。

唐太宗即位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朝为镜,密切关注民心、民情、民意,紧密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度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奖励有功人员;重视科举选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不良政治,下大力气治理;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断改进执政方式,等等。短短几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历史学家称这段历史时期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能够做到诚实,善用他人。虚怀若谷,尊重生命,克己奉公,虚怀若谷,重用魏徵等朝臣;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复兴文教、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社会稳定;当时,他努力平定外敌入侵,尊重边境民族的风俗习惯,以稳定边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国家和人民的繁荣昌盛,为唐朝鼎盛时期的开元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