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的历史演变
武汉长江日报的前身是《新武汉日报》。《新武汉报》是在民营《大港报》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建设成党报的。武汉解放后,武汉军管会批准继续出版《大港报》,任命张若达为总编辑,通过该报发布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重要指示。1950年9月,大港日报社为公私合营,鲁为公家代表。1951结束。大港报停刊。1952元旦。新武汉报创刊,正式成为武汉市委机关报。1月起,1953,长江日报注册继续出版。
1960,65438+2月,湖北省委决定将长江日报社与湖北日报社合并,于1961,1日停刊,部分工作人员调至湖北日报社,部分人员调至1938湖北日报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1966结束停刊。1967 65438+10月21,并与长江日报签约复刊。李志、陆、肖松年、郭志成、、、吕梁、李少岑、黄甲、孙德华、杨振兴、王保社、白索、翟、杨、杨坤超、、阚棣、陈秀成等。历任武汉长江日报社主任、总编辑、副总编辑。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长江日报报道国内外、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重要新闻,介绍武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经验,发挥城市的多功能作用,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物、新面貌。其独特的副刊和专刊满足了读者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7月,1982,长江日报与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合主办经济信息。后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湖北省分行、武汉市经委也参与了联合组织。1981 5月创办《长江日报》郊区版,同年9月恢复出版《武汉晚报》。长江日报还有《内参》、《长江日报快讯》、《书信节选》、《评论》、《武汉新闻史料》、《学习与参考》、《长江报人》等内部刊物。从65438到0984,长江日报被批准发行到香港、澳门和国外。《长江日报》在中南地区的日发行量,刚出版时是3万份,最终出版时是9万份。武汉长江日报65438-0985日发行量23万份。
长江日报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报纸,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舰。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日报与时俱进,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功能和优势出发,明确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理念。办报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名版、名栏、名文层出不穷。精心创作了健康百事、读者之声、黄鹤楼、边鼓实录、访疑惑、方圆在九州、热线追踪、未来招聘等。蔚为壮观,增强了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显示了机关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全省,辐射华中,影响武汉、湖北、华中舆论走向。这是武汉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报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团。长江日报自1980评选全国好新闻以来,已获得28项中国新闻奖,位居全国城市前列。中国人民大学舆情研究所在武汉进行的一项读者调查显示,长江日报在读者眼中的独特价值主要在于其新闻资讯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发行量为5.5人。与法国《大公报》、《文汇报》、《欧洲时报》合办《大武汉新闻》。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厦门、宜昌等地设有记者站。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党委机关报中,长江日报发行量和广告额位居前五,彩报印刷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