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新旧书籍中的问题
新唐书
新唐书
记载唐朝历史的传记史书。225卷,《内经》10卷,《年谱》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北宋宋祁(998 ~ 1061)与欧阳修撰,前后耗时十七年,此书完成于嘉祐五年(1060),由赠书。他的《唐书》说,与《旧唐书》相比,“其事增于前,其文存于旧。.....拍纪录片,或增或减”。据统计,《旧唐书》有30万字,《新唐书》简化为9万字,有所增补。《新唐书》从《唐书》中删除了61个人物传记,增加了331个人物传记,并增加了三录四表。全书包含的历史事件比《旧唐书》多,尤其是晚唐的历史事件,比《旧唐书》充实得多。但为增省,多有疏漏,失实之处。
参与剪辑的人变化很大,居然是宋琦和欧阳修剪辑的。宋祁始终参与编纂工作,撰写了150卷的传记。欧阳修在唐书局成立十年后,奉命参与编修志、录、表。后来他只完成了皇帝的部分记录和记载。《法律志》、《天文志》、《五行志》是由刘希厝、梅等人撰写的。
《新唐书目录》(明嘉靖本)
《新唐书》增加的传记,大多是根据我自己的篇章或后人的回忆,搜集整理了碑刻、各种杂史、笔记、小说等。新书中的记载大多比旧书更加详细,对食物和货物的记载也从原来的两卷增加到了五卷。关于屯田、和谐、矿产、职田、粮食等方面的内容,是《旧唐书》所没有的。地理志从四卷增加到八卷,内容上有很多创新。记载了大量有关全国各地修建渠堰的史实,有助于了解唐代农田水利。还详细记录了各省、州、县的土特产进贡情况;各地设置的军政府、军队、城镇、禁卫等一一列出,反映了唐代的军事部署。以羁縻府为中心,有助于了解唐代各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和发展状况。本文根据宰相贾丹所著《华帝四帝》一文,简述唐代与海外各国交往的七条道路,有助于了解唐代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及亚洲各国的友好交往。对《旧唐书·经籍》中缺失的中唐以后的唐人作品进行补充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唐书》中增加军事记录、选举记录和仪轨记录是正史中的第一次,自《宋书》以来,其他历史都有所遵循。军事志简要记录了唐代的军事制度及其变化。选举记录主要记录了唐代官员的来源,学校的科举考试,官员的选拔和考核等等。
《新唐书》恢复了《史记》、《汉书》的设表传统,设宰相、方贞、宗室、宰相世系四表,共十五卷。四表提供了唐代宰相任免、地方缓冲势力兴衰、宗室部落兴衰、曾任宰相的姓氏家族兴衰等必要信息。其中宰相谱系表特别有特色,查人还挺方便的。但自宋代以来,不断有人指出其采用各种族谱,有许多谬误和疏漏。
新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各有优势。《旧唐书》保存了大量的唐人实录和国史原始资料,《新唐书》则大量利用了宋人所能见到的各种史料,丰富和补充了《旧唐书》的不足。因此,两唐书的史料价值各有利弊。
《新唐书》最早刻于北宋仁宗,共八卷(每页十四行)。另一部北宋十六行本,124卷。南宋出版十行,有两卷。韩粉楼的拼凑本《新唐书》就是根据上述书籍影印的。清朝乾隆年间,武英堂的刊物广为流传。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校书》是以拼凑本《新唐书》为基础,参考其他出版物校勘而成,其中以《地理志》为最佳,《校书》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张泽咸)
旧唐书
唐朝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但作为第一部完整的唐朝历史,却是在一个极其混乱的时代完成的。这部史书,现在二十五史里叫《旧唐书》,书名是《刘邵编》。
编制
刘绍是五代末年晋朝的宰相。《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天府五年(940)石敬瑭之命,完成于后晋第二年(945)。事实上,这部史书中张昭远和韦嘉是最熟练的,只是因为这本书写的时候刘绍掌权。按照当时的规定,一般总理要担任国史编纂的主编(主管),于是刘绍就成了署名作家。946年,《旧唐书》成书后第二年,北契丹大举进攻后金,造成开封、河南两郡数百里荒芜的悲惨局面,公私损失严重,史籍被劫在所难免。因此,修订后的《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简介
在《旧唐书》中,保存了唐朝的第一手史料。唐朝三百年历史,战乱频仍,原始史料几经劫难,尤其是安史之乱和唐末军政混战,造成“时代遗风,脚下朴拙。”幸运的是,苏宗时期舒威编撰的《国史》成为后晋编撰《唐史》的主要依据。肃宗以后,史料留存较少。尤其是之后的宣、夷、诺、赵、艾五代,连“实录”都没有保存下来,只是因为张昭元、等人在“乱世”将各种传闻和小说混编的书籍,使史实略有增补。《旧唐书》编纂的时候,距离唐亡只有30多年,很多史料都是直接从唐人那里得来的。《旧唐书》保存了这些珍贵的史料。这是它的一大好处。比如一些传记中的一些句子,如“今日修行”、“登基”、“登基之初”,显然是直接从当时的国史和记载中记录下来的痕迹。只有直接记录当时人的记录,史料才显得特别珍贵。有些传记还采用了唐代当时人写的“台词”和“家传”。这些传家宝,往往出自唐代著名作家之手,不仅如实地保留了史料,而且在写法上也各有特色。赵翼《二十二史注》评论《旧唐书·冯长卿传》为“余伯悲”“千年犹存”;裴济写的《郭子仪传》“自始至终工整,无杜撰,可见唐代史家比文学还老”。在《旧唐书》的列传中,也大段大段地引用了唐代君臣的诏令、手书和奏折。这些原始资料中有一部分从此消失,但因为有老唐书的收录而得以保存。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司马光等人在编撰《资同治鉴》时,大量使用了隋唐时期的材料。另一方面,唐朝是中国强大的朝代,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发展起来。《旧唐书》中记载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大量史料,以及他们与唐朝在中原地区的密切关系。比如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的记载,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记载,突厥、回纥、吐蕃、契丹等北方、西北、东北、西南诸多民族的历史记载,都记载在《旧唐书》中。在唐朝与邻国日本、朝鲜、印度关系的历史方面,《唐书》也有详细记载。其分量比其他同类正史多得多,史实也更为可靠。
历史
但《旧唐书》只流传了百年左右,就遭遇了厄运。从宋仁宗清代开始,北宋朝廷认为唐旧书杂而不精,命宋祁、欧阳修编纂《唐书》。这本唐书成书于1060年(宋仁宗嘉佑五年),开始“流传于世”。从此,柳永编撰的《唐书》停止流传。直到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经历了478年坎坷命运的刘绍《唐书》才得以再版。后人为了区分这两种唐书,将刘劭命名为旧唐书,而将宋祁等后唐书命名为新唐书。
因为《新唐书》的作者宋祁、欧阳修都是文坛上的大文豪,后人普遍沿袭他们的观点,对《旧唐书》的批评很多,明末顾形容为“相当复杂”。的确,它有许多缺点。但平心而论,应该说老唐叔在如实保存史料方面是有很大贡献的。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意义
《旧唐书》研究中国的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这也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历史书。关于唐代的均田制、租佃调节制以及两部税法都有详细的记载,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旧唐书》中包含了相当丰富的中国科技史信息。在《李志》和《田文志》中,有比较完整的著名天文历学家李和一位高僧一行制定的《林德历》和《大衍历》的内容。贾丹的传记记载了他的《陇右山南图》、《海中华夷图》等著作,是中外地理学家研究古地理不可多得的记录。但是,老唐叔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出自乱世,出自多人之手,写得很快,所以难免粗糙。有时抄写的痕迹很明显,甚至一份公文在史传中同时抄写,造成不应有的杂乱。因为史官队伍的不稳定,相互之间缺乏沟通,有些人物同时并列两本传记。例如,《杨传》同时列在卷122和卷144中。《王秋莉传》和《秋传》也有类似的情况。难怪北宋初年有人要否定,宋和欧洲其他著名作家又写了一个。但是,如果完全否定这本书,甚至把它拿出正史,那就有失公允了。毕竟历史给了老唐书坎坷的命运,让它沉沦了500年左右。
《旧唐书》和《新唐书》有什么区别?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新唐书》的命名是为了区别于《旧唐书》。北宋人认为《新唐书》比《旧唐书》好。他们严厉批评《旧唐书》“缺乏细节,文采不明,事实零散”,认为《新唐书》在体例、剪裁、文采等方面堪称完美。《唐新书》成书后,其主编曾公亮曾登上皇帝榜,并自豪地说,“事增于前,文存于后”,被认为是比《唐旧书》的一大优点。
的确,唐新书在文采和编纂上比唐旧书更胜一筹。因为:第一,它的主要作者宋祁和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学者和著名作家。宋祁和他的哥哥宋瑶在当时被称为“第二个宋”。宋人《董璇录》说宋祁“博学多才”;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是他的专长。当然,他们的功夫不同。其他参与编纂《新唐书》的作者也是北宋著名的集大成者。曾公亮《入新唐书》中所列的宋仁宗嘉佑年间的范镇、王畴、宋、刘锡佐等人,都是当时文坛上的知名人物。范真曾经是翰林学士,文笔流畅。《东寨年谱》等100多卷流传于世。王丑的字严而美,历来为世人所知。北宋名臣宋·邱敏藏书丰富。他编纂了《唐诏集》和《长安志》,对唐史非常熟悉。刘锡措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后来帮助司马光编纂了《子同治简》。《新唐书》就是这些人写的,自然文采斐然,文风严谨。另一方面,宋、欧等人在编撰《新唐书》时也采取了严肃的态度。欧阳修负责传记、编年、表,写了六七年。宋祁的传记更长,长达十几年。曾经他是亳州知府,“里外”都随身带着这份手稿。我在成都当知府的时候,每天晚饭后,开门点蜡烛,几乎都工作到深夜。这种认真谨慎的态度,让《唐新书》在很多方面确实比《唐旧书》好。由于写作时间仓促,从唐代抄来的民族历史的一些痕迹还没有抹去,有不少“大唐”、“本朝”、“晋商”等字样。宋祁等人在新装修的时候把这些不伦不类的字剪掉了。《新唐书》在体例、笔法、风格上都比《旧唐书》完整严谨得多。此外,《新唐书》还对传记的标题进行了归纳,如将唐代的少数民族官员和将领归并到各国将领的传记中;把割据的省份放在一起写等等。这样,就让眉毛更清晰了。这些都是新书在写作和编辑方面相对于旧书的优势。
第二,在史料方面,由于北宋太平,很多战争时期不易收集的史料,都是在北宋初年收集整理的。据专家估计,司马光编纂《子同治鉴》时参考的史料多达300种,《新唐书》的编纂与《通鉴》相近。司马光看到的,必然是宋朝和欧洲看到的。比如《新唐书》增补的《李记传》,记载了军队建立后的斗争态度,记载了方关于坚守之难的理论,这是《旧唐书》等书所不及的。《新唐书》的食料记载中还增加了唐代的屯田、河火、矿冶等其他材料。《地理志》记载了各河、渠、堰的灌溉情况和各州的土特产,也是他书中难得的珍贵史料。欧阳修也是当时的金石学大家。他对古代金石学很有研究。曾撰《齐家录》,用金代石刻的记载考证史实。最著名的例子是他用孔的碑文来证明这位初唐杰出的学者是一位历史学家。这些都使得《新唐书》在一些历史考证上略胜旧唐书。
第三,《新唐书》第一次写了军事志和选志,系统论述了唐朝的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官方史书的一大创造,为后来的《宋史》所沿袭,保存了许多中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珍贵史料。《新唐书》中的宰相市镇表,也为读者了解唐朝宰相宗族(贵族家庭)的兴衰和藩镇势力的兴衰提供了线索。著名历史学家王明胜在《论十七史》中说:“最好的新书是志与言”。这是一个公正的评价。从司马迁创作纪律性、表现性、志性、传记性史书,到魏晋至五代,史书的编纂和表现性的省略,在《新唐书》中恢复了这种文体的完整性。以后历朝历代的史书都会沿用这个体系。这也是《新唐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一大贡献。
《新唐书》也有明显的不足,最重要的一点是封建正统性比较严重。作家们批评了隋唐末年的农民起义。《黄巢传》前以“叛”字为序:隋末窦建德等农民军使用了“奋勇护毛”、“咬牙抖毒”、“邪气赤焰”等极其恶毒的词语。武则天被诬为“弑君篡国”,并声称写《武侯传》的目的是“写其大恶”进行清算等等。诸如此类,可见新唐书在正统性上优于旧唐书。就写法而言,唐人新书不如唐人旧书。比如有些学科过于简单,甚至做了不合理的删减。清代历史评论家王明胜曾在《论十七史》中提到,《新唐书》的版本比旧书少了近67%。有人统计,《旧唐书》近30万字,《新唐书》仅剩9万字,《哀帝书》旧书约1.3万字,新书约1000字。这种简单化的写法,使《新唐书》失去了许多重要的史料。还有,宋祁和欧阳修不惜删掉很多重要情节,比如《冯长卿传》、《高仙芝传》,这些在《旧唐书》中非常生动悲壮的情节,直到新书被砍掉。特别是由于反佛偏见,玄奘一行没有被写进《新唐书》,导致这两位伟大的翻译家和科学家没有在《新唐书》中得到体现。
此外,《新唐书》还有一些史实和错误。后来有一个年轻气盛的学者吴镇写了一本书《纠正新唐书的错误》,书中* * *引用了460个错误。后人对吴镇褒贬不一。有人觉得他太自大,“自满”,报复心强,也有人很佩服他。但无论如何,《新唐书》中的谬误是不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