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历史人物故事(少)600字!快,快,快!!!

八个吞山河的女人投河自尽。

1938 10,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100余人在牡丹江支流乌顺河上被日军包围,形势十分危险。

在这危急关头,女团教导员冷云和、杨、安顺福、、、黄桂清、等7名战士,毅然担负起掩护大部队突围的重任。他们占领了有利地形,把火力集中在日军身上。日军主力被吸引,大部队成功突出重围。

这时敌人发现袭击他们的只有8名女兵,立即尖叫着冲上去,企图活捉。冷云等八人沉着应战,多次击退日军冲锋。疯狂的日军用机枪疯狂扫射,把女兵们赶到了河边。女兵们仍在顽强地与敌人战斗。最后,子弹用完了。只剩下三枚手榴弹了。冷云对战友们说:“战友们!我们抗联战士永远不会是囚犯!现在我们要涉水过河,活着到达那里,我们还要继续战斗;如果过不去,我们宁愿死在河里。为祖国的解放而献身,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女兵们一听,热血沸腾,她们坚定地回答:“我们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活!”他们向敌群投掷了最后三枚手榴弹,然后,手挽着手,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冰冷的乌顺河。

蠢敌追上岸,怒叫:“回来!金票大,生命的保障!”然而,8名女兵头也不回地唱起了《国际歌》,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摘自《中国魂》第326页)

琅琊山五侠

1941年秋,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大规模侵占了我们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七连奉命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打捕敌,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向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打败了一次又一次冲上来的敌人。班长马宝山沉着指挥战斗,让敌人靠近后,才下令硬打。付班长葛振林一击枪就大吼一声,仿佛那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宋学义,一个士兵,在扔手榴弹的时候,他把胳膊转了一下,以使尽全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绷着脸,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战斗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敌人始终无法前进。崎岖的山路上,随意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5名勇士顺利完成掩护任务,准备行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快速追上公司。但敌人在后面跟着,容易暴露人和连队主力;另一个是通往三崖和七排坨顶峰的莲瓣。走哪条路?为了保护人民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去!”带路去找莲花花瓣。战士们满腔热血,紧紧跟在班长后面,把敌人引向了绝路。

五个勇敢的人爬上山顶,对着树木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留下了许多敌人的尸体。他们把敌人引到了三面悬崖的琅琊山山顶。

五个勇敢的人退下,继续向敌人射击。许多敌人掉进了山涧,被打成了碎片。这时,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完了,胡福才手里只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抓起手雷插在腰间,突然举起一块磨盘大小的石头,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突然,石头像冰雹一样,以五壮士的决心和中国人民的仇恨,砸向敌人的脑袋。山坡上一声巨响,敌人滚下了山沟。

另一群敌人猛扑过来。班长嗖地一声扔掉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力向敌人扔去。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人中间开花了。

五个壮汉站在琅琊山的山顶上,看着百姓和军队主力的方向。他们回头看着还在攀登的敌人,脸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胡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圆满完成了!””说完,他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冲锋一样,第一个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跳下悬崖。他们的豪迈壮烈的口号响彻狼牙山: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 * *制作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势磅礴。

选自党史和军史故事选(135-136页)

消灭超过600个敌人

14勇士最后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1942年冬,日军“扫荡”了鲁中根据地。山东军区特勤大队奉命掩护军事机关和群众突围。600多名日伪军相继死伤,全营只剩下14名士兵。他们被敌人压缩在堆岗东端,弹药耗尽就跳崖身亡。

(选自《中国生产党史》第590卷)

刘老庄八十二勇士

1943、17年3月夜间,日军侵入淮海区沭阳城,沿舒淮公路南下。泗阳之敌东进。东海之敌与灌云进入淮海区腹地,高沟、洋口、涟水之敌向西渡过延河。各路敌人都指向一个目标:位于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委和驻张伟军分区领导机关。包围圈正在收紧。一路进攻淮阴城的敌军以最快的方式进入。这条路线由日军第65师团团长亲自带队。* * *有3个步兵旅和1个骑兵旅,约3000人,装备平射炮和野战炮。第二天拂晓,敌人已深入淮海根据地50里,还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张围子。敌人十分猖狂,形势极其危急。张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驻守在刘老庄敌人行军路线上的新四军第三师十九团二营四连,深知眼前张的险恶处境。为了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他们决定主动采取机动阻止敌人。这个连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与敌人相差甚远,但他们决心为领导机关的安全而战斗到死。战士们搓着手,机枪脱下外衣,子弹上膛,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揭开,披在身上...队伍沿着交通壕伸展开来,等待敌人的到来。

敌人前进,一眼望去,公路上敌人骑兵在疾驰,步兵在后面狂奔,尘土弥漫天空。战斗立刻打响,鬼子兵们喊着要马,发起了冲锋。马蹄闪光,刀光闪闪,步兵像黄蜂一样移动。力度很猛,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把敌人打得肚皮朝天,痛哭流涕。战士们正在浴血奋战,敌人被挡住,无法前进。已经过了中午,激烈的战斗还在继续。敌人无数次冲锋失败,于是集中所有小炮、野炮、重机枪对我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四连阵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弹片、泥土、血肉横飞,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战场,哪里是阵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战士们弹药耗尽,兄弟们被敌人封锁,无法前来增援。连长白下令将所有武器销毁,并保留步枪,装上刺刀,准备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搏斗。指导员李云鹏大声喊着,号召所有* * *党员和全连战士永远不要被敌人俘虏,做好敌人最后一次冲锋的准备。

四个连从黎明奋战到黄昏,度过了十二个小时极度紧张、残酷、惨烈的战斗。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坚守阵地,一直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滴血。敌人沿着交通壕慢慢走,只见八十二名勇敢的新四军战士躺在壕沟里。每一寸土地都沾满了士兵的鲜血。在交通壕里,没有一把完整的步枪和机枪全被打碎了。当敌人看到这一切的时候,真的很恐怖,日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一仗,日军阵亡170余人。

就在这时,流塘河北岸的领导机关越过纵横交错的河网,从张围子安全转移。四连战士的史诗般的表演是一首英雄的诗篇,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战后,新四军的同志们齐声哀悼,决心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发誓要为先烈报仇。为了永远纪念这些抗日英雄,淮海人民在交通沟边上建了一座高大的陵墓。墓碑中间写着“八十二烈士墓”,墓园内种着松柏,铺满鲜花和对联。淮海区领导之一李一氓做了一副对联:

从陕西到苏北,敌后的名声传到了八路军;

从黎明到黄昏,全连都在为刘庄而努力。

战后,刘老庄派82名优秀青年加入新四军,重新组建了这个连队。新四军第三师将第四连命名为“刘老庄连”。现在,“刘老庄连”仍然保持着82人的特殊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