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历史上的鼠疫疫情真的是由死尸引起的吗?

鼠疫,又称疫情,是最常见的鼠疫,也称黑死病,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跨洲传染性。

其他流行性疾病包括痘(天花)、大头瘟、毛瘟、疙瘩瘟和吐血瘟。

有些是由于战争人员死亡和没有及时处理尸体造成的。

大多数瘟疫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当然,瘟疫造成死亡,尸体处理不当,尸体携带的病毒和病菌会再次造成瘟疫的传播。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的疫情。

除了这次在东汉末年,另外两次分别是12-13世纪的大瘟疫和17世纪中期的大瘟疫。

上两次瘟疫都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

尤其是在1232的大瘟疫中,50天内,出现了“各门死亡90余万人,穷得不能再埋”的惊人死亡率。

与同时期的欧洲不同,古代中国采取了更加科学的措施抗击瘟疫,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师和医学成就。

明代有一个叫吴有兴的医生,写了一部名著《论瘟疫》,指出“疫疾即疾病,非风、寒、热、湿,乃天地有异感”,即“疔疮”。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许多治疗瘟疫的方法,在当时对预防和治疗瘟疫非常有效。

鉴于瘟疫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中国古代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各种防治措施,包括:符合节气、精神控制巫术、注重公共卫生、派医生免费查房施药、处理尸体、隔离病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