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我妈只有嫁个车才同意这门亲事”“我家配不上你家”。对此你怎么看?
也许有一天,他能遇到一个愿意满足他们家庭条件的女人,但是他和对方之间有没有爱情就不好说了。
在阿成所在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在婚姻问题上,是女方出钱多。当地的既定规则是:男方家拿65438+万彩礼,女方家拿车或者房子。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并不是这样的传统。一般来说,无论彩礼和嫁妆多少,至少男方会多付出一点。
但是,有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总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与* * *相同的认知才能形成这样的习俗。这个没什么好说的。问题是小聪家不是那种条件特别好的,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嫁给他。
谈恋爱的时候,阿城知道这一点,也没有太在意。他们在感情上一直没有问题,很恩爱。那时候,在他看来,只要能和小聪在一起,生活就很甜蜜。似乎连空气都闻起来很香。吃白饭就像拌糖。只有谈过恋爱的人才会明白这种感觉。
总之,他就像踩在棉花花絮上,飘飘欲仙,牵着她的手。恋爱三年,已经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地步。
他们那里很传统,对婚恋习俗很严格,很保守。
两家见面谈婚论嫁,一开始,阿城提出女方家准备一套房作为嫁妆。小聪父母当即表示能力有限,确实难以满足。后来阿诚父母一商量,就不情愿了。他们愿意退一步,为了儿子对未来儿媳妇的爱,让女方家准备一辆车。
但也不能是那种低档低配的车,那样就没诚意了。其实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一个程家不算敲竹杠,这也太过分了。但问题是,小聪的家底真的有限。他们最多能给女儿准备6.5438+万的嫁妆,就像一个程家,得东拼西凑。但他们也想通过这个举动向对方表达一个愿望:再难也不会占男方家的便宜。
阿诚和他的父母都表示不能接受。在他们看来,如果在婚姻上破例,会被当地人耻笑,认为阿成因为娶不到老婆,就在这样的事情上降低个人标准,会让男方家很没面子,抬不起头,在当地什么都不说。
而且,在他们那里,还认为如果彩礼和嫁妆打折,婚姻的幸福感也会打折。所以要求无论如何,小聪家必须想办法答应他们的要求,否则这门亲事就谈不上了。
讨论讨论,阿城家的条件是小聪家满足不了的。小聪有个妹妹,她还要考虑嫁妆。如果两个女儿都找本地老公,这个家庭的负担会相当重。小聪一直在找阿成谈话,意思是想请他出面,说服婆家长辈在这个问题上适当地做下一步,但都因为他的固执而失败了。
“阿姨,我妈是嫁给车才同意这门亲事的。”阿诚来告诉小聪的妈妈。“我家配不上你家。”在女儿同意的情况下,母亲给出了明确拒绝的回答。
小聪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让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背负巨额债务,所以妹妹未来能得到幸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况且全家人都会过得很辛苦,她也不能太自私。经过深思熟虑,她选择了结束这段爱情。
后来,她遇到了一个家在异乡的男人。对方是为了爱情才愿意留在这个城市的。男方家给的彩礼是654.38+万,她也没要求家里给多少彩礼。
五年后,小聪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幸福并没有因为不符合当地传统而打折扣。她家的经济越来越好。听说她姐姐结婚顺利,两姐妹都嫁得不错。阿诚的朋友最后告诉他,提起往事,小聪说他不后悔放弃阿诚。现在一切都表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一个为了习俗而在爱情面前从不退缩的男人,可能只会说他不是真的爱她,在乎她。
和她的幸福相比,阿诚还是没有遇到能结婚的人。也许有一天,一个女人可以按照当地的习俗带着嫁妆走进他的家门,但他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却还在后悔五年前的固执。他总是在想,如果那天他肯退让,也许他和小聪的孩子现在已经进幼儿园了。
人生有很多时候需要选择和妥协。你最看重什么?如果感情和眼前的这个人以及这段感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那么在对方确实有困难的前提下,所谓的当地风俗传统可以稍微让步,没必要那么迂腐。
如果在你看来,最重要的是条条框框多,那么从一开始,你就应该去寻找可能能够满足这个条件的异性。不要强迫别人去做,也不要想着鱼与熊掌兼得。这样,可能实现的程度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