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121)黄陂王家溪湾:藏于闺阁,尽显楚风韵味。

紫菱写过《纯真年代》:我坚信,正是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而不是丑陋的东西,让我们在困难中前行。一个纯真的年代,一个又一个纯真的故事。我会用心记录每一点点感动。

说到古镇,你首先会想到苏州的周庄、嘉兴的乌镇、黄山的宏村吗...这些传承历史,承载乡愁的名镇名村?

在武汉,也有一些历史文化毫不逊色的古镇古村散落在全国各地,静静地展示着楚风的遗风,可惜孕育在一个内室,没有人认识她。

2022年2月14日情人节,我有幸走进闺房中的黄陂王嘉西湾,领略其独特魅力。

王家溪湾,一个美丽的古村落,让我想起一句诗“如何让你在我最美的时刻遇见我。为了这个,我在佛祖面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有一段尘封的感情,佛祖把我变成了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边……”

一棵百年老树见证了历史变迁。

我想起这首诗是因为王嘉西湾有两棵百年老树。一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从这里经过,却依然屹立在这里。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是这个村子的守护者,守护着这个村子,守护着村子里世世代代的人,守护着这个村子里留下的美好故事和历史文化。

王嘉西湾位于黄陂区王佳禾街。其祖先是明洪武二年从江西迁来的。到清代嘉庆末道光初,王西湾已经形成了30余家店铺、店铺、作坊、会馆、店铺的小市场。此后,许多村民下海经商,将山货商店、造纸作坊和小百货商店带入汉口。同治年间,王嘉西湾出现了一股建房热,六七十个村民拆掉土坯房,盖起了石青砖房。

民国初年,王嘉西湾已成为周边地区的邮件集散地,周边地区的所有信件都通过王嘉西湾中转投递。1927黄麻起义后,王家西湾成为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红七军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王西湾的发展受到战争的制约。从65438年到20世纪30年代,王嘉西湾遭受了一场火灾,许多砖木结构建筑被毁,村庄人口不再增加。

从王西湾建村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古村依傍木兰山而建,靠近红十月水库。村前乡村广阔,坑塘发达,可谓阴阳调和。

蓝天、白云、碧水、岱山、绿野、古村落交融在一起,* * *生与* * *生,传递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持久魅力。村口的大池塘,加上四角的一些池塘,就像一只乌龟的头和四只脚,寓意“龟寿延年”。

20世纪末,毗邻村湾西北的木兰生态旅游区开始建设。此后,该村被确定为王佳禾街道的重点中心村,其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随着外部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望西湾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穿越时光隧道的老房子沧桑

如果说遇见一棵老树是和村子的缘分,那么寻找老屋就是和村子的一种坚持。

了解了这么多王西湾村的历史故事,你是不是也对村里的古建筑感兴趣了?听说这个村有两栋特别老的房子。

王西湾27号老屋

王西湾27号老房子比预想的更隐蔽,是屋中屋的结构。古宅藏在主人现在住的一栋房子里。进入古宅会经过一段窄而深的楼梯,只能容纳一人,给人进入神秘隧道的感觉。

这座古宅的保存令人惊叹。门柱和横梁上雕有鸟兽花卉,窗棂扇上刻有福寿福字,拱门上的木雕麒麟栩栩如生。

老房子里的石牌坊、铁门、“抬头见官”的门套、拴马的铁环,至今完好无损。

更让人惊讶的是,房主还在使用这栋老房子,而且老房子的部分房间已经改建。厨房更让人印象深刻。事实上,这是老房子的一个院子。在这个潮湿的厨房里,你可以看到光线直接从天井射进来。在这朦胧的阳光下,这种新旧交错的陈设,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

王西湾第四老五

望西湾4号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砖木结构。我有点惊讶,这么独特的建筑居然藏在中国这个角落的村子里。

沿着村道数门牌,就像依次寻找破解密码的线索。你可以在路的尽头看到它。建筑入口处的拱门是双坡顶和欧式山花的组合,其独特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一进院落,双坡顶部结合欧式山花,建筑入口为拱门与立柱的组合,建筑为三开间建筑。

入口处破败的圆柱结构给人一种错觉,仿佛眼前就是一座欧洲教堂的废墟。但令人惊讶的是,院子里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绿叶的清新让人感觉特别奇妙。

除了这两处古宅,望西湾仍有一定规模的清代民居建筑,以徽派风格为主,多为砖木结构。

保留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一个历史文化名村可以反映一个地方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民俗,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非常完整的古代历史遗迹和旧时代的传统习惯。这些历史村落大多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为了加强武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抢救和合理利用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听说武汉也启动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评选活动,黄陂王西湾赫然在列。

知识链接:

什么是历史文化名村?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拥有丰富的古镇古村落资源,以此打造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历史文化名村,从而推动武汉传承荆楚特色,彰显地域品牌,建设文化强市,助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武汉。

被选中的优势是什么?

对已纳入保护推荐名单的51个村落,各区根据资源禀赋分批申报。一旦它们被命名,各方将承担其责任和义务,并获得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此,我也衷心希望所有的历史文化名村都能得到最好的保护。

作者简介:唐玲,笔名紫菱,小学高级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年轻的时候写了很多诗,中年的时候重写了散文。这几年主要写游记。我的作品在全国各地的报纸和网站上都有看到,以优秀的文笔吸引了很多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