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胡适(1891 12 17 ~ 1962二月二十四日)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原名继承人,学名李洪,字西江,后改名胡适,字正宜。安徽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和领导新文化运动而闻名。

我年轻的时候在老家的私立学校读书。深受朱成理学的影响。1965438+2007年夏天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倡导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齐名。他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差异,倡导新文学的创作,翻译了法国人a·多德、g·德·莫泊桑和挪威人h·j·易卜生的一些作品,率先进行了白话文学的创作。他在1917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他与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入手,主张改良,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1920代理《努力周刊》,1930代理《独立评论》,1940代理《独立时报社》,均为政治刊物。1938 ~ 1942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从1946到1948。1949去美国。65438年至0958年回台湾省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死于台北。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是在历史、文学和哲学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一)》、《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一)》、《胡存(四集)》。他最大的学术影响是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晚年致力于朱的考据工作,但未写出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