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旱地区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区。

根据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可分为易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山地丘陵区和平原地面沉降区两大类。

山区、丘陵区容易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

根据综合风险指数等值线法,将易发区划分为4个区、26个亚区,包括高、中、低、非易发区,见表3(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名单)。

高风险区(H):面积752.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0%。

H1仙居秋山一溪岗安陵地质灾害易发区

H2仙居埠路张尚张一竹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H3天台新田北公路地质灾害易发区

H4下一个大枫树地质灾害易发区在天台白埂。

H5三门珠澳南-高建地质灾害易发区

H6临海江南街——长江沿线地质灾害易发区

H7黄岩富山-宁西地质灾害易发区

中等易发区(M):面积1961.1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8%。

M1仙居北地质灾害易发区

M2仙居丹竹-白塔南地质灾害易发区

M3仙居竹溪东-临海尤溪-黄岩商鞅地质灾害易发区

M4天台国际机场-塔头坑地质灾害易发区

M5三门珠澳北亭侧地质灾害易发区

温岭长屿东田风景区M6地质灾害易发区

M7路桥程楠一夏治地质灾害易发区

M8玉环卢普-楚门地质灾害易发区

椒江海门-白云地质灾害易发区。

低风险区(L):面积364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8.8%。

L1天台西部和北部地质灾害易发区

L2永安西贝-临海西部地质灾害易发区

L3永安西南-黄岩东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L4三门-附近海域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L5黄岩南-路桥西-温岭西-玉环东地质灾害易发区

L6玉环南部地质灾害易发区

难开发区(n):面积305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4%。

N1仙居永安溪-临海灵江河谷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N2天台盆地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N3三门一号沿海港口区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N4暖黄平原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平原地面沉降区:

平原地面沉降区是以平原地区累计地面沉降超过100毫米为依据界定的,沉降区面积435.05平方公里,占黄平原有总面积的48%。沉降中心位于路桥通榆、麻浦、金清、温岭横峰、狮山、舒炼和东浦。

(2)地质灾害区划和重点防治区。

在我市自然地理和行政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各县(市、区)的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发展、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情况以及行政区划的相对完整性,我市划分为:

答:西部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防治区。

b:沿海丘陵、海岛崩塌滑坡防治区。

c:黄文平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区。

根据防治区内各县(市、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一步划分为14重点防治亚区。

答:西部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防治区。

该区域位于我市西部和西南部,包括仙居县、天台县、临海市西部和黄岩区西部,面积约508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297人/平方公里。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质环境脆弱,气候处于台州西部暴雨区,降水强度大;这个地区经济不发达,交通相对落后。山区人民渴望脱贫致富,尽快打通与周边地区的交通通道,开发利用山区资源。我市“十五”100个重大项目中的大部分都将在该地区实施,如:太贺高速公路、沿海铁路干线泰州段、104国道复线、安夏水库、玉溪水库、竹溪水库、黄龙水库、吴彤、桐柏、九龙抽水蓄能电站、西气东输工程等。,而人类的工程活动是密集的。

突发性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该地区的主要灾害,其中土质滑坡最为严重,其次是崩塌。随着生态工程的逐步实施,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和隐患逐年减少。

目前,该区共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233处,占全市灾害(隐患)的66.6%,面积密度系数为4.6 /100平方公里。存在潜在危险、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27处,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灾区。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特征、发育程度和危害(潜在威胁)程度,结合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划分出6个重点防治亚区。

A1:仙居安陵、西岗、秋山重点防治分区,面积165.2平方公里,现有地质灾害(隐患)31处。

A2:仙居竹溪、布鲁、张尚重点防治分区,面积237.8平方公里,现有地质灾害(隐患)29处。

A3:天台新天北公路-国库赛吉重点防治分区,面积35.6平方公里,地质灾害(隐患)17。

A4:天台白更峡-龙溪-梁坑重点防治分区,面积27.3平方公里,现有地质灾害(隐患)6处。

A5:江南街道近海-沿江重点防治子区,面积107.2平方公里,现有地质灾害(隐患)11。

A6:黄岩浮山-宁溪重点防治分区,面积144.2平方公里,现有地质灾害(隐患)3处。

随着该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大规模的人类工程活动加剧,改变了生态地质环境,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将增加。因此,消除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并加以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是:

近期,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全面完成;到2005年底,完成乡(镇)地质灾害分布和易发区图,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和群测群防网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防灾减灾宣传;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和危险区域(路段)进行排查治理,尽快实施危险地质灾害区居民搬迁避让工程;该地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仙居县竹溪镇和布鲁乡建立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示范乡(镇)。

从长远看,除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外,还将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群防群治网络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系,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重要交通、水利、旅游项目和地质公园进行专项勘查和评估,加强地质灾害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合理开发和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治理各种人为地质灾害。

b:沿海丘陵、海岛崩塌滑坡防治区。

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市东部,包括三门县、临海市(东部低丘平原区)、黄岩区市(东部低丘平原区)、温岭市(部分)、玉环县等。,面积约3242.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747人/平方公里。该地区以丘陵和岛屿为特征,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是我市气候上受台风暴雨影响严重的地区,历史上多次遭受风暴潮灾害。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较快。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基础工程主要有:上三线、金泰线、甬台温复线等高速公路,城市沿海高速公路(临海-三门),甬台温大桥-路桥连接线,金台铁路,沿海铁路甬台温段,三门核电站,华能玉环电厂,三门热电厂等重要基础设施。

本区丘陵和海岛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岩石崩塌和土质滑坡,其次是岛周软土、港湾、海堤和海滩的滑坡。目前,该区共有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108处,占全市灾害(隐患)的30.8%。面积密度系数为3.3 /100平方公里。根据本防治区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程度,结合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划分为:

B1:三门亭-高建-海游重点防治分区,面积56.6平方公里,现有地质灾害(隐患)11。

B2:椒江海门-白云重点防治分区,面积22.0平方公里,现有地质灾害(隐患)3处。

B3:温岭东屿洞庭风景名胜区重点防治分区,面积31.1平方公里,现有地质灾害(隐患)3处。

B4:玉环楚门-卢普重点防治分区,面积75.9平方公里,现有地质灾害(隐患)11。

本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是:

近期,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全部完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已经建立;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专项调查、治理或者搬迁避让;规范开采,特别是采石场开采,消除矿山塌陷隐患;实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对海堤、码头、沿海公路等工程建设,加强工程地质勘察,防止软土滑坡;建立阚泽公路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示范段。

远期,除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外,还将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建立规范有序的开采体系,建设1-2矿山标准化开采示范点,彻底消除矿山隐患,实施退耕还绿工程,建设“绿色台州”,建设美丽滨海山川。

c:黄文平原地面沉降区。

该区域位于我市中南部,包括温岭市、黄岩区、路桥区、椒江区平原,面积约1082.4平方公里。该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度为65,438+0,603人/km2。这一带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海拔2-4米。

由于长期超采深层承压水,路桥区通榆-麻浦周边和温岭市泽国楝树、石阡、木鱼、横峰等地已形成区域性地面沉降。最大累计地面沉降已达600-1000mm以上,预计沉降中心平均沉降速率为30mm/年。根据累计沉降量,防治分区分为:

C1:路桥通榆-麻浦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分区,面积31.5平方公里。

C2:路桥金清地面沉降防治子区,面积13.8km2..

C3:温岭市舒炼、石阡、木鱼、横峰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分区,面积34.5438+0平方公里。

C4:温岭东浦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分区,面积13.4平方公里。

本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是:

最近,政府加强了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进一步加强了对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的监测,设置了几组分层沉降监测目标,并利用全球定位GPS监测网络系统建立了地面沉降动态监测网络。同时,开展以地面沉降为重点的环境地质灾害调查;严格执行地下水开采审批制度,控制地下水开采;利用地表水引水工程解决地下水替代水源问题;建立温岭市横峰-狮山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监测示范区。

从长远来看,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使地下水开采量确定在合理的范围内。泰州一、二级供水管网区域,将关闭所有地下水开采井;利用泰州二期供水水源,加强地表环境改善和地表水源保护,继续发展和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开展地面沉降机理和防治研究,为区域地面沉降灾害治理和受灾地区土地改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