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符号中的“0”起源于哪里?

关于0的起源有几种观点:

0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数字符号,0思维的概念在其他地区已经存在很久了。

据史料记载,玛雅人有一套被称为“人类心智最辉煌的产物”的数学体系。玛雅人(或者他们的Omek祖先)独立发展了零的概念,玛雅文明首先发明了特殊的字体0。在玛雅数字中,0由一个像贝壳一样的象形符号表示。并且使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该数字用点(-)表示1,用条(-)表示5。碑文显示,他们有时使用数亿。

辩君:这里所说的零不是我们使用的阿拉伯数字0,但应该是最早包含0概念的数字符号。

在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人在记账时用特殊符号记录零。

古巴比伦文献中有0的萌芽。但是和现在不同的是,0的符号是用空格来表示的,比如,为了表示101,巴比伦写的是1 1。

0的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中国古代用数筹码进行计算,在数筹码和算盘中,用空格表示0。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数学家就已经理解了负数和零的概念。(中国古代的结绳记谱法中,零出现在“有”的否定中,表示“没有”。)

公元1世纪的《算术九章》说:“正反之术曰:同名之分,异名之利,正者不负,负者不正。其同义词有分,同名有利,无正有负。”(这段话的大意是“减法:遇到符号相同的数,要减去它们的值,遇到符号不同的数,要加上它们的值。零减正数之差为负,零减正数之差为正。”)上述文字中的“不入”概念,通常被数学史家认为是零。(全文见维基百科“算术九章”。)即便如此,当时也没有用符号来表示零。数字计算的开头没有“零”符号,遇到“零”就空了。比如“6708”可以表示为“┴〧╥╥”(因为七没有对应的符号,所以用苏州码代替;毕竟苏州码是计算出来的。数字里没有“零”,所以很容易出错。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放在空位上以免出错,这可能与“ф”这个符号的出现有关。印度直到7世纪初,伟大的印度数学家格拉夫·马格普达才第一次解释了0的性质,即任何数乘以0都是0,任何数加或减0都可以得到任何数。不幸的是,他没有提到用生命位置符号计算的例子。

然而,大多数人认为,数学符号“0”的发明应归功于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先是用一个黑点()来代表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然而,据说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婆罗门教最古老的文献《吠陀经》中使用了“0”这个符号。当时的符号“0”在印度婆罗门教中代表一个空的位置(按照这种说法,在中国古代的结记法中,符号“0”出现在对“有”的否定中,意为“无”。也可以算了)。——我对最后一段有疑问,如果是真的;那么为什么在公元6世纪印度人还用黑点作为“0”的符号呢?至于何时由点转圆,具体时间无从考证。(此书开元詹静,出版于公元718年,有104卷,1089页,翻译了印度的九种历法;那时候印度人的零还是黑点。)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古印度人完成了数字符号1到9的发明创造,但此时还没有“0”。“0”的符号出现在1到9的数字符号发明1000多年后的印度笈多王朝。刚出现的时候不是圆的;它由一个黑点表示。至于何时由点转圆,具体时间无从考证。直到公元876年,人们都在印度的瓜利尔。发现一块刻有数字“27o”的石碑。这也是人们发现的最早的符号“0”的记录,但这个零的符号是一个比零小的圆o;也不像现代符号“0”。

但如果说符号,中国的计算中已经有空格了;后来,铜币在计算中被用来表示零的符号。此后,铜币演变成零,作为零的象征;是很正常的事情。690年;武则天颁布《泽天手迹》,其中一个字是“é”(比印度的小圆圈符号o早186年);虽然那时候不代表零。中国古代在数学中记录“ф”时,用“□”表示,一方面是为了区分数字;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古代用毛笔写的。至于连笔用毛笔写字的习惯,写“ф”比写“□”方便多了,于是零逐渐变成逆时针画“ф”;这是中国的零。晋代大明历法1180有“403”“309”等数字。

根据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的考证,“0”源于中国和印度文化,是中国最先使用的价值体系推动了零的出现。印度人在中国计算和价值体系的影响下创造了“0”。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采纳了这一价值体系。甲骨文中有“600和50和9 (659)”等数字,明确使用了小数。

而印度的一个黑点是如何演变成零的象征的?不知道有没有进化的证据。而且古印度没有十进制,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古埃及虽然是十进制,但是没有位置系统。巴比伦虽然有仓位体系,但巴比伦是60基体系;只有中国有同时满足十进制和位置制的十进制数值体系。但中国文献中“0”的符号表示“0”的最早时间,也无从考证。到了宋代,蔡绅的《新著法律学》(1135-1198)用方格表示空缺。晋代大明历法1180有“403”“309”等数字。公元1247年,秦在其著作的九章中用“零”这个符号来表示零的概念。叶莉《圈测海镜》(1248)第十四题有一个“0”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