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诚信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诚信教育

作者:潘静

来源:尚老师,12号,2013

摘要: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社会所推崇的一种美德,但现实中这种美德离我们越来越远。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历史老师,我希望为改善这种状况尽一份绵薄之力。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尽量用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引导学生关注诚信、感受诚信、践行诚信,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之光。

什么是“诚实”?宋代理学家朱说:“诚实的人是真的,是无辜的。肯定“诚”是真而不欺的美德。在修德,要求人们做事情,他们必须以天堂为榜样,并且是真实的。讲真话,办实事,反对欺诈和虚伪。《说文解字》认为“人之言信”,“信”不仅要求人说话诚实可靠,还要求人做事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就是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诚实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良好品格。一个讲诚信的人,说明他是一个文明人。诚实的人在哪里都受欢迎;人们会忽略不讲诚信的人的存在;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诚实。诚信是做人之道,是立身之本。

诚实是一种被社会称赞的美德。然而现实中,这种美德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个重视诺言的国家被诚信危机所困扰。近年来,三鹿“毒奶粉”事件、众多名人“诈捐”、“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地沟油”、“皮革奶”事件频频发生,让人屡屡感到诚信之门越来越远。《中国青年报》披露,中国每年因不诚实而支付近6000亿元人民币。“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后,温总理痛心地说,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说明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

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每个人都有朋友,但却不能信任。职场上,很难交到知心朋友,一旦有利益冲突,马上翻脸;生活中有些所谓的好朋友,只能“同乐”,不能“共患难”。如果你遇到麻烦,别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躲起来;有时候越熟悉的朋友越容易上当受骗。很多人做传销等事情都是从“熟人”入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新指出,“杀熟”现象标志着社会信任的最低点。更有甚者,为了争夺遗产和房产,与亲生父母、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降到冰点。

“诚信”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重要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传统美德。“呼吁诚信,拯救诚信危机,从我做起。”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老师,我能为之做些什么?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我希望自己能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本义出发来对待历史教学,努力让学生在生动鲜活的历史中感知社会和生活,从中汲取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供给,从而做一个人格健全、正直的人。

首先,历史教学有培养学生诚实人格的优势。

(一)历史教学依赖历史知识。历代许多历史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真实、客观、科学的历史知识。这些反映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历史知识浩如烟海,丰富多彩,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甚至风俗民情。它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视野,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素材,积淀了深厚的人类经验。因此,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诚实人格——真实性、可信性和感人性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2)历史教学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对相关的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为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诚信人格提供了有利条件。

(3)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摆脱了“一切为了高考”的羁绊,让我们从教育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教学:如何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实现人类思维的发展和智慧”,如何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实现人类思想和精神的传承发展和人格的形成”。因此,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诚实的人格是可行的。

二、历史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诚信人格的策略

(一)以史为鉴,思考诚信

“思考是智慧的基础”。在教学中,作者依靠真实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诚实人格的体验。历史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可用于“诚信教育”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可以挑出来。在课堂上,作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让他们专心冥想,欣赏这些“历史智慧”。比如,作者在向学生介绍《司马迁与史记》时,要求学生边阅读相关资料边思考:后人对《史记》给予了怎样的评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司马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史记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的绝唱,空白的诗篇《离骚》”。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作者司马迁用了一生的精力、心血和巨大的身心痛苦,写出了这部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巨著。司马迁写史记的态度严谨认真,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史实进行了认真反复的核对。即使面对汉武帝的过错,司马迁也毫不隐瞒,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司马迁实事求是、笔锋直爽的诚实精神最令人感动。

对于学生们的这一结论,作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评价,并进一步提出:是的,正是这些历史学家们用诚实正直的态度书写了历史,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一直为世人所珍视。希望大家能以这些令人敬佩的历史人物为榜样,“老老实实学真”。学生在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中,与历史人物发生碰撞,从而真正领略历史的精髓,感受历史人物人格魅力的感染力。

(二)以史为鉴,讲诚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作者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和历史故事。从收集到的语录中选出最有启发、最喜欢的语录,写在教材的扉页上。在每堂课之前阅读和阅读这些引语,并与其他学生分享你的经验。在学生的课本上,笔者看到了一系列蕴含哲理、引发* * * *之声的诚信名言:“一诺千金,一诺千金。”。——中国谚语”“没有诚信,就没有尊严。西塞罗》和“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真诚,而且必须发自内心。诚信是社会上一把无敌的利剑,走到哪里都要随身带着。——三毛”...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学生技能大赛,“说话”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功。以学校技能大赛为平台,举办了以诚信为主题的历史故事演讲比赛。参赛选手动情的发言,向我们展示了历史上一幅幅感人至深的诚信画卷:曾子杀猪教子,季布信守诺言,宋庆龄许下诺言...在这个历史故事里,在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 * *一样的性格——诚实。赛后,有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听了这些历史故事,我才知道,诚信对一个人的发展真的很重要。以前不在乎这个的,会努力培养自己的诚信,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

(三)以史为鉴,辩诚

“夫辩者,必明辨是非,判乱纪,明异同,察名真伪,显利害,决疑。”在历史教学中,笔者抓住课堂上的一些天然机会,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诚实”的辩论。在你我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智慧之光闪现,对“诚”的认识和理解加深。

(4)以史为鉴,坦诚相待。

“你从纸上得到的东西是浅薄的,你永远不知道你必须去做。”因此,笔者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诚信”,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诚信”内化为自己的人格。

在教学实践中,在班级开展了“争做诚信少年”活动,以历史上讲诚信的先辈为榜样,大力弘扬他们的诚信精神,鼓励学生从自己和身边小事做起,用诚信提升情操、塑造灵魂、把诚信付诸行动。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围在我身边,像炸开了锅:“老师,就算我没有交警,我现在也不会闯红灯”“我现在自己做作业,考试也不想偷看”,

我现在很守时,也没有迟到。小源通过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例子,向同学们讲述了诚信在沟通中的作用——在当下流行的网购中,她与商家交易时,多送了一件衣服给商家,从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看着学生们如花的笑脸,笔者不禁深有感触: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讲诚信,诚信无处不在的社会,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古人说“知行合一”。面对这样真实生动的故事,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孔子所说的“无信则不立”的含义,更加明白:诚实守信,甚至无时无刻不在践行一切,必将赢得友谊和尊重。

第三,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诚信人格应把握的原则

(一)师生平等和谐

诚信教育是培养学生诚实待人,成为一个具有诚信人格的人。因此,作为实施教育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诚实人格的人,能够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和自己的工作,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让学生“师从老师”,在诚实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的智慧,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一种诚信关系,也是诚信教育的基础。

(二)基于真实的历史事实

诚信教育是教会人们寻求真理和正义。其教学所依据的历史事实也必须真实可靠,才能具有令人信服的权威性和正义性,才能成为求真的典范和榜样,才能从内心深处震撼学生,树立诚信的理念,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在历史教学中,笔者经常提醒自己及时更新知识和教学思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历史和自己,弘扬诚信精神,培养学生诚信人格。

(三)关注自然生成

诚信教育应该使诚信落到实处,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春风和雨,它会自然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尽力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兴奋,就急于传授知识,情绪化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腾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这种‘累’和‘重’的教学,必然会被学生排斥,即使你传授的知识再重要,分析的道理再深刻,学生也无动于衷。在历史教学中,作者有意识地培养和弘扬自己的“教育智慧”,带领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情感、经验、思维、兴趣去感受历史的恢弘,启迪人生的智慧,培养诚信的人格,将诚信内化为自己心中的光。(作者单位:贵州安顺民族师范学校)

参考

【1】宋金英;王绍华;论历史教育在高职德育中的重要性[J]:《企业家世界》第二期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04期

[2]程远;论历史教育的重要性[J];今日华南(理论创新版);10 2009年发行

[3]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中历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后期);2012 04

[4]石中英,诚信教育的价值与方法,人民教育,2003(24)

[5]赵亚夫,公民教育在新时期历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

[6]徐次成,高中历史活动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