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历史资料
近年来,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R&D中心、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等总部聚集。总部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空间上初步形成了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三大总部集聚区。总部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一、北京总部经济发展概况
北京的总部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代表的国际总部资源,一类是以国内企业集团总部为代表的国内总部资源,其中国内总部资源包括在北京成长起来的企业总部和从其他城市迁到北京的企业总部。
1.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代表的国际总部资源
目前,已有35家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北京(见表1-1)。其中,截至2005年底,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6家,北京市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9家,两者均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具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的投资性公司数量达到146家,占中国投资性公司总数的50%以上,居全国首位。
北京以其人才、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R&D中心。根据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截至2004年底,北京市共有65,438+089家R&D中心。根据统计局的最新统计,到2005年底,在京的外国R&D中心有239个。
表1-1北京市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名单
序列号公司名称(国家)备注序列号公司名称(国家)备注
1 ABB(中国)有限公司(瑞士)★▲ 19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
2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瑞典)★▲ 20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加拿大)▲
3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日本)★▲ 21陶冬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日本)▲
4摩托罗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 22东芝(中国)有限公司(日本)▲
5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日本)★▲ 23得利满株式会社北京联络处(法国)▲
6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韩国)★▲ 24 IBM(中国)有限公司(美国)▲
7松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本)★▲ 25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
8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日本)★▲ 26康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
9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德国)★▲ 27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
10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日本)★▲ 28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美国)▲
11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本)★ 29 LG电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韩国)▲
12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英国)★ 30曼内斯曼(中国)有限公司(德国)▲
13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日本)★ 31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芬兰)▲
14卡夫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美国)★ 32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丹麦)▲
15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日本)★ 33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瑞士)▲
16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本)★ 34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法国)▲
17阿尔斯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法国)▲ 35郑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泰国)▲
18阿海珐(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法国)▲注:★商务部批准▲北京市批准。
2.以国内企业集团总部为代表的国内总部资源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北京市共有大型企业集团266家,其中北京市直属大型企业集团146家。市属企业集团中,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23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0家。2004年,市属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7762.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77.63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543.8+085.7亿元。
2004年,市属企业集团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如图1-1所示。以第一产业为主营业务的群体只有1个,份额不到1%;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群体有69个,占总数的47.3%;以第三产业为主营业务的群体数量最多,为76个,占比52.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可以看出,北京企业集团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在北京的大型企业集团中,既有比北京时间更长的央企、市属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如联想、方正、用友等。也有从中国其他城市搬到北京的外国企业集团,如蓝星集团、远大空调、经纬纺机、三星石化和剑龙钢铁集团。这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聚集在北京,促进了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使北京在国内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竞争中获得了先发优势。
二、北京总部经济空间布局
(A)三个总部聚集区
CBD、金融街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区是北京三大总部聚集区。企业总部聚集已初具规模,资源优势明显。在北京总部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将成为推动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商务中心CBDCBD依托朝阳区丰富的涉外资源和浓厚的国际氛围。CBD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已初步形成综合性企业总部聚集区。截至2006年5月,CBD地区共有3897个法律实体。其中,外资企业800多家,外国驻京代表机构570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办事处150多家,律师、会计师、投资咨询等中外中介服务机构近200家。来京的1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30多家落户CBD及周边地区。CBD拥有2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88家外商投资企业。CBD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最集中的地区。从产业结构看,金融、房地产、咨询、会计服务类企业数量约占CBD全部企业的2/3,形成了以国际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金融街金融街是中国金融资产最密集的区域,已初步形成金融企业总部聚集区。目前,区内共有598家金融、电信及各类企业和监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等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总部,纽约银行北京代表处等跨国金融机构,中国再保险集团等大型保险公司总部, 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清算中心2005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16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总部设在金融街。 金融街是中国金融资产最密集的地区。金融资产总额已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60%左右,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区,海淀园拥有极其丰富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已初步形成以IT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和企业R&D总部聚集区。截至2005年10年底,中关村科技园区已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设立113分支机构,其中R&D机构42家,包括微软、英特尔、AMD、甲骨文、宝洁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均在海淀园设立了R&D中心。此外,海淀公园还有研发中心。d .由国内大型企业设立;现有69 D机构,以及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从产业角度看,IT产业已经成为海淀园的主导产业,企业众多,实力雄厚。其中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等在中关村发展壮大的国内民营科技企业。也包括从外地入园的国内知名企业,如大唐电信、港湾网络等。
(2)其他总部聚集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目前,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5家,外资企业140家,国家电子科研院所4家。近年来,摩托罗拉、ABB、强生、西门子、爱立信、三星等一批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在电子城设立了地区总部、R&D中心或生产基地,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0家。2005年电子城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41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及相关产业占90%以上,出口创汇8.4亿美元,缴纳税费65438.09亿元。电子城科技园要继续把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确立为园区发展重点,加快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电子信息企业R&D总部,形成R&D电子信息企业总部集聚区,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通信产业的R&D基地。
亦庄新城总部聚集区。亦庄新城是东部开发区的重要节点,也是北京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产业基地,也是北京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截至2004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企业1051家,已有、GE、康宁、SMC、松下电器、等8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开发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0多家。目前,开发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群发展格局,产业基础雄厚。一些企业依托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在区内设立了R&D中心和运营中心。
顺义空港经济区。顺义空港经济区包括空港工业区、何琳工业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和规划中的“国门商务区”。目前,共有64家国际跨国公司。其中,临空工业区已入驻了国航货运、国航(客运)、中航油、中航材四大航空总部,以及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企业总部;空港物流基地吸引了首都机场集团公司、TNT国际快递、住友、中外运、日本铁道、ZJS等129家企业,总投资153亿元,2004年税收2.75亿元。
丰台公园,中关村科技园区。目前,园区以总部基地为主要载体,着力打造科技总部新区。截至2004年底,区内已有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剑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牟股份有限公司等总部型企业264家,业务领域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2004年,丰台园区总部型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上缴税费9.5亿元,年末从业人员达到4.5万人。
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区域总部经济集聚特征逐渐显现。目前,已聚集了中海油、中石化、CYTS、PICC、中国电信、北京移动等多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将给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带来巨大而持久的活力,未来几年这里将成为大型企业总部的聚集地。
第三,总部经济对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影响
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总部经济对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企业总部的聚集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企业总部具有面积小、产出大的特点,总部聚集区的企业密度普遍较高,CBD和金融街每平方公里的企业数量达到600-800家,总部聚集区单位面积产生的GDP和税收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吸引企业总部聚集发展总部经济,避免了北京土地、水等常规资源短缺的劣势,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北京的经济实力。比如,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来看,2005年,北京市平原地区的GDP约为每平方公里654.38+006.64万元,税收约为654.38+0365.438+065.438+00万元。金融街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2005年三级税收320亿元,占西城区税收的44%。金融业增加值24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9%。中央商务区占地不到4平方公里。2006年6-6月,CBD地区仓储区地方税收21.7亿元,同比增长20%,占朝阳区地方税收的20%。
二是总部的集聚促进了高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城市制造业外迁后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北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总部的集聚,可以带动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会展、信息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企业迅速崛起,使区域内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企业总部在CBD、金融街、海淀园等区域的聚集,既充分释放了城区科技、信息、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又避免了工业企业大量外迁和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的城区衰落,使北京中心城区在保持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协调统一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了产业接替和替代。目前,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等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主要总部聚集区的主导产业。如金融街598家企业中有559家从事第三产业,占地区单位总数的95%,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占地区总数的99%以上;在CBD地区,金融、房地产、咨询、会计服务企业数量约占CBD全部企业的2/3,现代服务业成为CBD的主导产业。
第三,海内外R&D总部的聚集提升了北京的创新能力,为北京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密集的科技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北京吸引国内外企业R&D总部的重要优势。截至2005年底,共有239家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了R&D中心。同时,大量国内外企业R&D机构特别是跨国公司R&D中心的入驻,进一步促进了北京高级人才的聚集,扩大了R&D在京投资规模,促进了北京科技创新。根据北京科学研究中心计量部对上述76家R&D机构的调查,R&D机构有76家。D人员13378人,年研发经费23亿元,人均年研发经费17万元。除了跨国公司R&D中心的R&D资本投资和人才聚集功能,各类R&D机构还对北京本地企业产生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促进了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北京成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的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