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
从8月1937到8月11,中国军队在上海与日军进行了近三个月的苦战和相持战。日军10部队在杭州湾登陆后,战局急转直下,从后方进攻的中国守军全线撤退。在日军的快速追击下,国军的撤退变成了极其混乱的逃亡。
165438+10月20日,中华民国政府发布《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宣言》,政府机关、学校纷纷迁往内地,不少市民也逃离南京。6月份南京城乡居民1.01.5万人。6月初,常住人口估计只有46.8万至56.8万,但这还不包括从前线逃到南京的士兵和难民。
22日,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留在南京的20多名西方侨民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他们提议在南京西北设立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区。
29日,南京市市长宣布承认国际安全区委员会,并为安全区提供食物、资金和警察。唐生智还承诺从安全区撤军。65438年2月5日,国际委员会收到了日本政府模棱两可的答复,并立即开始了安全区的工作。
65438年2月8日,日军全面占领南京城外的前线防御阵地,开始向外围阵地发起进攻。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电告唐生智“如局势不能持久,相机可退”。6月5438+0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其余的城墙阵地仍在中国军队手中。
负责保卫中华门的八十八师师长孙率部分部队擅自逃往关下。虽然被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劝阻未归,但已造成城中大乱。下午,唐生智匆忙召集师以上将领安排撤退事宜。按照疏散计划,除36师掩护总部及其直属部队从下关渡河外,其他部队都必须从正面突破。
但唐生智担心中央军所属的小集团在突围中损失太大,口头命令87师、88师、74军和教导总队“有渡船就过河”,使中国军队的撤退更加混乱。
会后,只有粤军所属的66军和83军由军长赵也、邓龙光率领,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日军包围圈,159师师长罗策群牺牲。其他部队的大部分军官没有完全向下传达撤离计划,于是离开部队,乘预控船只到江边躲避。
这些部队听说长官退守下关,以为江边准备撤退,于是放弃阵地,蜂拥至下关。负责封锁沂蒙大门的36师没有接到允许部队撤退的命令,与从市区撤退到下关的部队发生冲突。许多人被杀死或踩死。
12晚,唐生智和指挥部成员乘坐事先预定的小汽船从下关煤港逃往江北。之后,74军和36师约5000人也从煤港乘船渡河,88师和156师乘坐自己控制的木船在下关渡河。
逃到下关的中国守军已经失去了建制,成为混乱的散兵。他们中的一些人独自过河,许多人淹死或被赶来的日军射死在河里。没能渡江或突围的中国兵,大部分散落在南京街头。很多人放弃了武器,换上便装躲到南京安全区。13早晨,日军入侵南京。
扩展数据:
战争期间,日本当局对日本国内媒体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回国的日本官兵也被勒令对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禁口,使得相当一部分日本民众难以及时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详细情况。但随着更多战争老兵回国等情况的变化,大屠杀的信息被传播到了日本主流媒体之外。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驻日媒体记者发来的稿件和照片都要经过日本军方和当局的严密审查,对军方不利的一律没收,违规记者将受到严惩。
《读卖新闻》记者肖启兴男说:“我在战场上听到的都是一些无法形容的暴行,但这些东西绝对不应该被写出来。就写我们在战场上相遇的友情和前后的故事吧。这种所谓军中美谈。”
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