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前身是1908中文系,2003年改建。目前中文系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中文系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79%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近年来,本系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项,获得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2项。此外,夏教授主持的“百年藏书部”已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为适应形势发展,满足社会对中外文化交流人才的迫切需求,中文系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面向中外文化交流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这个专业有两个特点:文化导向和对外导向。学生完成学业后,可在政府涉外部门、政府文化部门涉外机构、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媒体、使领馆或其他境外机构文化交流部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或相关工作。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方向)

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历史系成立于2003年6月。教师8人,其中教授4人,1副教授,讲师4人。2008年9月,由历史系曹教授主持的“浙南山区土地契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以松阳县石仓村为中心”科研项目被批准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该研究项目的设立,结束了该校没有承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的历史,是该校加强文科建设的重大成果和标志性事件。该项目也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史上的第六个项目,是上海市第三所获得该水平研究的高校。曹、李玉尚所著《鼠疫:战争与和平-1230-1960中国环境与社会变迁》获200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作品二等奖。

硕士点:特别历史博士点:科技史

硕士点:科技史与科技哲学(含夏教授领衔的交大国家素质教育基地和谢百良教授领衔的交大跨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谢百良是中文系的系主任。

近五年来,本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出版著作、翻译著作10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十五重点出版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项目2项,美国社科学会基金项目1项。谢百良教授主持的《世界悲剧文学史》获全国外国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入选教育部优秀研究生教材。袁兴培参与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获国家图书奖和教育部教材一等奖。夏教授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在全国影响很大。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于2003年6月正式成立。教师8人,均为博士学历。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曹教授、刘彤教授、高福金教授、陈副教授、潘星辉副教授、徐临江博士、任博士、博士。目前已向学校各专业本科生开设了近20门选修课。主要方向是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史和专门史。该系成立了“战争与革命”研究室,由刘通教授主持,并邀请了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山治宏教授和日本岛根大学陆锡俊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共同开展中国近代史上的战争与革命专题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甲午战争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的日本技术人员调查”由日本文部科学省资助。这个实验室收集的研究资料是独一无二的,已经初具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该系还计划建立一个新机构史实验室和一个环境与疾病史实验室。相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系主任为曹教授。该系现有教师9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近五年来,本系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著作12部,主编、主编哲学教材8部(其中两部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17项(其中七部获奖)。教师获教学研究奖3项,教学奖8项,其中1获上海市优秀教师奖。成果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涉及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

系主任是王平教授。

科学史系:全称:科学史与科技哲学系。系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在过去的三年里,他出版了近30本书,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中蒋教授的《推定年的研究》获2001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第六届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回天——天文史切割与年表二等奖,2002年首届台湾省吴大猷科普作品奖。关增健教授的《中国文明史与计量史》是我国第一部计量史著作,由日本松下基金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系主任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