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西乡历史
赖忠诚(236 ~ 298)是宁都客家人赖氏家族的祖先。蜀汉时,任太尉,太常清。三国末西晋初,从丰宁(今陕西省西乡县)迁到床岭下的宁都碧园(今哮天乡梅家山)。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他在深山里开辟出一片田园,从事农桑生活,教儿子学文习武,过着悠闲的生活。它的后代,瓜和饼,绵延不绝。[1]
蜀汉彰武元年(221),该县脱离城固(今城固),成为一个独立的县,取名南翔。同时划入安阳县西北土地,略大于今天西乡、镇巴两县的版图。553年,西魏废帝秦原,在此四季河(原名四溪河)设扬州,并调整郡县行政区划。县的原因有三:东北(今伍兹、碾子沟、七星坝、三花石、白龙堂)进入阳川县黄金县;西北(今桑园铺地区)入常怀怀宁县;@ @该县当时名为丰宁县,隶属丰宁县。@ @留下了当地大部分地区,领土比以前小了。隋大业二年(606),扬州废,郡县调整。县城由夏口移至原扬州站(今皮吉河),收回了西魏时原划给黄金、怀宁两县的土地,恢复了疆域。唐高祖武德七年(624)阳原郡在本县南部建立,疆域减半。825年,宗宝历元年,阳原郡撤销,大部分领土归还本郡,基本恢复了原有的版图。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撤销洋县建制,疆域划归本县。几天后,洋县收回土地,重新建立。清嘉庆七年(1802),割南方24处(乡)建立定远堂(今镇巴县),本县版图大幅缩小。嘉庆十四年,准建平浦河的百姓被要求用定远殿的建筑平浦、菩提河(今大河区)与本县的拉溪、大石川交换。从此两县管理方便,四地百姓舒心。民国22年(193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四川通江建立赤北县,县西南楼坪坪地区属县第五区管辖。23年,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赤北县的建立被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县杨家河地区于1952年割为镇巴县。1953,镇巴县黄觉乡王二丫以北花卉种植区纳入高川区马家湾乡管辖。5月1957,金宝滩、伍兹乡、松树沟乡、庙坝、葛茶镇张家堡子进入石泉县饶丰区。1961年末,本县松树沟公社同心生产队部分花卉种植区划为石泉县。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
宁都县历史悠久。宁都县始建于三国吴嘉和五年(公元236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用杨度、宁都、华乾、博盛等县名,元、清两次升为直隶州。是1,934,1两个月国民党的总部。解放初,设立宁都区。
宁都曾是江西早期文明。大量的族谱研究和田野调查证实,唐宋时期中原汉人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家地区——宁都县东龙客家祠堂。
尽早在宁都地区定居,待站稳脚跟、积蓄足够力量后,逐渐转战闽西,再转战粤东。宁化客家宗祠所列的一百多个客家姓氏中,有几十个是从宁都迁来的,如赖、廖、邱等。现在全县有130多个客家姓氏,客家人占总人口的98%。前35代始祖孙中山,唐末封东平侯,定居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