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年糕的由来
春节吃年糕:为了在伍子胥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年糕。这种习俗形成于唐朝之前。明朝的《帝都风光略》说,北京人要在正月初一“吃小米饼,庆年糕”。清代有一首诗明确指出了“年糕”的含义:“人心多高,谐音食作。只取年以胜年,以祈年。”可见“年糕”的名字来源于“粘高”的谐音,蕴含着来年生活更加甜蜜的祝愿。关于吃年糕的起源有一个传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负责造城。三年后,该城建成,命名为“何吕城”。阖闾死后,夫差继位。他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不顾岳的安危,北上攻打齐国。当夫差打败齐国军队返回朝鲜时,文武官员在城外列队迎接。当时大家都在唱赞歌,喜气洋洋,唯独伍子胥忧心忡忡。回家的路上,伍子胥郑重地对身边的人说:“如果将来我有个三长两短,京城被围,百姓无粮,你们可以挖地三尺在香门城下取粮。”不久,夫差果然听信谗言,下令伍子胥自杀。越王勾践听说伍子胥死了,就出兵征服了吴国,包围了吴国的首都。吴国军民被围困了很久,城内没有粮食。每天都有人饿死。于是,伍子胥的亲戚带领居民到香门挖地三尺,发现城砖是用糯米粉煮压而成的,非常坚韧,既能筑城,又能充饥。这一发现让人们欣喜若狂,他们最终依靠这些“城砖”躲过了灾难。从那以后,每到新年,人们都会用糯米粉做“城砖”来祭祀伍子胥,以示对这位救世主的怀念。久而久之,这种“城砖”就被称为“年糕”,形成了过年吃年糕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