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的进化史是怎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个性。自从50多万年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以来,中国人民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进化史。石磨的普及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粮食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祖先们通过研磨盘子、棒、杵臼等来加工谷物。并且很难提供大量去壳的干净大米。在周代,石头的出现是谷物初级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石头是石磨。谷物的初级加工从研磨变成了碾磨。随着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饮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粮食加工相比,周代的肉类加工更加精致。而且作为肉类的初级加工,和后期的烹饪一样重要。特别是周朝皇室贵族在祭祀和宴会时享用的各种肉类的选料、切制和烹调,都是由专门的官方部门“内外”负责。周人已经充分懂得如何选择无病无特殊臭味的健康畜禽,并在屠宰前鉴别畜禽的各个部位。吃的时候,各种菜都有固定的位置,吃也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这是由肉切出来的形状不同决定的。八宝的出现“八宝”在周代的出现,标志着烹饪作为一门重要艺术的形成,显示了周人高超的技艺和饮食的科学性。以江豚为例。首先将猪洗净去皮,用枣填满肚子,用湿泥包好,烤干,剥泥取出。然后把猪涂上米粉糊,炒透,切块,备好调料,然后放入小锅,放入大铁锅,文火炖三天三夜,出锅后用酱醋调味。这道菜采用了烤、炒、炖三种烹饪方法,多达十道工序。“八宝”开创了用各种烹饪方法烹饪菜肴的先河,后世各种琳琅满目的菜肴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甚至菜名都是抄袭“八宝”,至今仍有“八宝饼”、“八宝面”、“八宝粥”等等。四大菜系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饮食文化中的两大风味。在北方,古老的齐鲁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烹饪技术相对发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肴——鲁菜的雏形。在南方,楚人统一了东南半壁江山,占据了今天的“鱼米之乡”。“春天有箭鱼,夏天有鲥鱼,秋天有肥鸭,冬天有蔬菜”。一年四季,水产、畜禽、蔬菜、蔬菜上市,为烹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因为融合了南方很多民族的民风、民俗、饮食习惯,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江苏菜的雏形。在西方,秦国占领了古巴国和蜀国,然后派李冰把水患之地改造成“天府之国”。此外,大量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和古巴蜀的传统饮食,产生了川菜的前身,至今影响很大。秦末派兵吞并桂林、南海、湘乡三县,建立南越国。汉高祖十一年,立他为南越王。利用广州地处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食用动植物种类繁多,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建立了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食物比较发达。现在广东的饮食文化,其实就是赵佗把中原先进的烹饪艺术和器具引入山区,结合当地的饮食资源,做出“飞、潜、动、种”样样俱全的美食,流传至今,产生了粤菜。至此,后来被称为“四大菜系”的鲁菜(包括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的菜系)、苏菜(包括江浙皖的菜系)、粤菜(包括闽台潮汕邛崃的菜系)、川菜(包括湘鄂黔滇的菜系)已经形成。随着中国大一统的彻底诞生,汉武帝拥有了当时中国最完备的饮食管理体系。掌管皇帝日常事务的官员中,有与饮食活动有关的太官、堂官、道官。分别是“主饮食”、“主饼饵”、“主米选择”。这是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皇帝和后宫的伙食费相当于汉朝2万中层百姓的财产。这一时期,饮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愈演愈烈。张骞等人不仅从西域引进了葫芦、核桃、香菜、胡麻、胡萝卜、石榴等产品,还从中原向西域引进了桃、李、杏、梨、姜、茶等产品和饮食文化。今天,在前西域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来自中原的木筷子。中国传统烧烤技术之一的铁板烤肉,也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形成了当地人们喜食的烤肉串。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汉民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唐时期“吃肉喝酪”开始成为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胡汉民族共同的饮食特征。我们今天每天吃的蔬菜大约有160种。然而,在100多种常见蔬菜中,大约一半是中国本土的,大约一半是从国外进口的。汉唐时期,中原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的交流,引进了许多品种的蔬菜和水果,如苜蓿、菠菜、芸苔、葫芦、豆类、大蒜和香菜,葡萄、杏仁、西瓜和石榴,以及胡椒和糖等香料。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传入的各种胡食逐渐在黄河流域流传开来,受到广大汉人的喜爱,尤其是水煮或涮羊、烤全羊。汉唐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饮食逐渐发生变化的时期。东汉以后,胡床作为一种坐具,由西域传入中原,逐渐广泛使用。因为坐在胡床上需要两脚着地,这就改变了汉族传统的跪姿。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家具的新变也达到了高潮。一方面,传统床案的高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新的高脚家具的种类增加了,椅子、桌子等。都已经开始使用了。桌椅出现后,人们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吃饭是很自然的事情。唐朝与外国饮食文化交流较多,人们的物质生活有崇尚西域的氛围。西方国家的食物风味和服饰都很漂亮,崇洋媚外成了大趋势。那时候在长安,有很多胡人开的酒店,有花枝招展的胡姬陪着。李白等文人经常出入这些酒店,唐诗中很多诗句都提到了这些酒店和胡姬。酒楼胡和胡记已成为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辽金时期茶叶的贸易,茶叶也渗透到辽金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在晋人重要的结婚仪式中,茶和食物都是正式的。所谓的茶食,不过是汉族人常吃的高级“凉具”,即油条等软脂大、软脂小的食物,再配上一盘蜜饼。只有当整个宴会结束,来参加婚礼的客人都受到款待时,才会上“明建”。茶成了只有富人才能啜饮的饮料,而粗人只能喝奶酪。忽必烈的涮羊肉传到元朝,帝国的疆域空前发展,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广泛发展。这期间,涮羊肉是在忽必烈的推动下诞生的;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小吃。元大都成为第一家有历史的烤鸭店的发源地;它出了一道至今大家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然而,蒙古人的西征和元朝以各种身份或自愿东来的来自波斯、中亚、阿拉伯的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与其他穆斯林民族一起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穆斯林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