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波罗、伊本·拜图泰、王大元在中国-EU-非洲关系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元朝时,有许多来自欧洲的商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凯尔·波罗。

凯尔·波罗的父亲和叔叔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大商人,去过中国。1271年夏,他们带着17岁的凯尔波罗第二次来到中国,受到忽必烈的欢迎,任命他们三人为元朝官员。凯尔·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除了在大部分地方工作,他还到过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到了南阳,到达安南、爪哇、苏门答腊。在离开中国回到威尼斯之前,他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发生了战争,凯尔波罗因参战被击败、俘虏并入狱。在狱中,他将自己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口述给同监的一位作家罗斯蒂·钱,由他记录下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东方一记》,俗称《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被誉为“世界上最精彩的书之一”。它在元代传入中国,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增强了他们对东方的向往。元朝时期,来到中国的非洲人,最著名的是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拜图泰。1325年,22岁的伊本·拜图泰从摩洛哥出发,历尽艰辛,终于从詹城乘船来到中国泉州,游览了广东、杭州、大都等地。65438年至0354年的摩洛哥,据他口述,《伊本·白图泰游记》由穆罕默德·伊本·玉水出版。这本书详细描述了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元朝末年,中国旅行家王大元到过非洲,他在彝岛记录了桑给巴尔的情况。他当然不是元朝唯一去过非洲的中国人。目前东非很多国家都保存着中国元代瓷器等物品,足以证明当时中非贸易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