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文化始于何时?
由于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长期以来一直是东亚地区唯一的语言。现在可以分为两个系统:普通中文和简体中文。前者用于台湾省、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社区。后者被中国大陆、来西亚、加坡和东南亚的华人社区所使用。此外,日本和韩国都有自己的官方汉字表。
汉字的特征
“汉字”一词出自《北史》第九卷,《章宗一世》:“十八年,我为晋源郡王。我开始学习这个朝代的语言的小字和汉字的经典,和进士万延矿、司徐璟小美一起读。《晋书》中也多次出现,如:“女子初无文字时,破辽朝,得契丹、汉民族,后学契丹、汉字,故诸子皆学。”“长子布辉,通直女、契丹、汉字,善骑射”。清初政府的隶书是满文,当时用汉字来指代中国的繁体字。在此之前的中国古代,因为不需要与其他国家区分,所以常被称为“字”或“文字”。台湾省主管文字政策的教育部至今仍不使用汉字一词,而称之为“汉字”,如汉字的标准形式。然而,汉字这个词已经逐渐被负责非语言政策的人民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所使用。此外,还有“汉字”这样的名称。此外,日本人还用“汉字”和“汉语”来区别“国语/日语”和“外来语”。
汉字的特点如下:
部首组合:各种汉字都是由869个声母和265个本身有意义的声母组成的象形字。第三页参考汉字的字体和编码
表意:继承,词根本身表达意义,多个词根合成新的意义,空间的配置对词的意义有影响。(朱邦复先生的《词易》就是论述这个的)
包罗万象:所有的语言和领域都可以使用六大基本规则,可以形成接近自己领域和地域的所需词汇。
用同一种语言书写:汉字本身并不完全表音,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仍然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书写,从而在文意和字义上相互理解。
独特的文化如诗歌、对联、书法艺术等。
历史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汉字体系之一。其中,两河流域的古埃及神圣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只有中国的汉字还在沿用至今。
相传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历史学家仓颉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以及动物和鸟类的脚印创造了汉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是一个人发明的。仓颉应该在汉字的收集、整理和统一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荀子呢?6?4《揭盖》记载“好书虽多,但有一本是仓颉独传”,汉代的《淮南子》一书也将仓颉的贡献描述为“天上下着雨,夜里鬼哭狼嚎”:描写文字的发明,犹如天上掉下的粮食,使信息可以通过文字传递给任何人;死在仓颉之前的人(鬼)哭了,享受不到写作的好处(参考《谈人文与信息》第21页)。
有人认为《周易》八卦对汉字的形成影响很大,但支持者很少。
原文
在文字发明之前,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原始人使用打结、雕刻和绘图的方法来辅助记录笔记,后来又用特征图形简化和取代了图片。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与语言形成特定的对应关系,就形成了原文。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大量陶器。在170多个符号中,有些特征与甲骨文颇为相似。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断到6000年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Xi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8000年前河南贾湖龟甲上刻的几何符号等。,可能都是原著人物形成(或之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代以后,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一脉相承的吗?这个问题仍有争议。很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确定是书写符号。
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
泰山封山石刻,据说是李斯写的。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到语符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渐脱离了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字中,有近2000个字已被识别。在甲骨文出现的同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盘和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对大篆和六国古文进行了规范整理,制定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篆书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语言之间大量异体字的问题,“同书”的历史由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地促进了族际文化的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罕见的。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早期的汉字系统,字数很少,大量的事物用通假字来表示,使得文字表达模糊不清。为了更准确地表达,也为了应对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增加的新事,大量的文字以部首组合的形式进行提炼和组合,使得文献上的记载越来越精确。比如,最早的海上交通工具是:“船”;但时至今日,除了船,还有舟、船、船等不同的小尺度、大尺度的“船”,让我们只要看一个字就知道自己指的是什么样的“船”,所以识别和理解的效率很高;另一方面,组合词的方式是靠看上下文(短或长)判断正确的意思,识别效率较低,但便于口语交流(汉字同音字太多,识别困难,解决办法一是组合词,二是韩日两种语言把“里”念成词)。
货币制度
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增加,新词不断出现:
隋文帝隋文帝本来是诸侯,但因为“隋”字意味着不稳定,所以去掉了“隋”字,创造了“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在天”的意思,创造了“齐”(同“赵”)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同时,发明的人物还包括“Xi”、“Xi”、“Xi”、“Xi”、“Xi”。人是上天的话。
五代的柳岩取了“飞龙在天”的意思,创造了自己的名字?6?9”字。
到了近代,由于西方知识的涌入,也创造了很多词汇。比如“啤酒”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就是一个问题。一开始是翻译成皮酒,后来就不合适了。大约在1910年,创造了“啤酒”这个词——翻译成“啤酒”。为了表示英语单位,还造出了一些复音词,如里(海里)、逵(加仑)、逵(千瓦)、尺(尺)等。但是,这些多音节文字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于2010年7月20日发布的《关于统一使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的通知》中已经被淘汰,在中国大陆已经不再使用,但在港澳台地区仍然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汉字。
现代汉字的构成
小篆的笔画以弧形为主,然后逐渐变得更具直线性,更易书写。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文字。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渐从木简、竹简转变为用毛笔在绢纸上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迅速出现,既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又形成了一门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一种新的字体——宋体,用于印刷,到了现代,又相继出现了黑体、仿宋体等字体。
汉字的汉语知识
“永远”的八种方法
[编者]造词原则
刘舒是汉字组合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在《李周》中有所提及,但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述了汉字“刘舒”的结构原则:象形、表意、会意、形声、表音、音译、借用。
象形文字
这种造字法是根据物体的外观特征来描述的。所谓画入其物,身亦如此。如日、月、山、水,最早是描绘日、月、山、水的图案,后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状。
不言自明的字符
这是指表达抽象事物的方法,所谓“各指其所是”也是如此。如果你在上面写“上”,人们会在上面写“下”。
构词法的形声字法
这是文本中由特定形状(根音)表达的独特声音。比如:胡,字也可以是根,结合不同的属性根,可以合成为:蝶、蝶、湖、葫芦、胡、气等。,并用相同的发音表达不同的事物(有的只有声母)。但由于古今语言的音韵变化,很多相似的古形声字在今天的普通话中没有同音字。
缔合化合物
这种构词方法是把两个部首组合起来,衍生出新的意思。比如太阳和月亮合二为一,阳光和月光就变“亮”了。“人”字和“话”字合在一起就是“信”字,意思是以前人们说的话;有一个信,就是这个人遵守他说的话。
互相解释/同义的字符
这是用来注释这两个词的,这两个词同义,但形状不同。许慎在《汉书》中解释说:“建类,同意互相接纳,考而常之。”,这怎么说呢?古代的“考”字可以说是“长寿”,“老”和“考”的意思一样,就是所谓老人考,考生老。诗经《大雅百谱》也说:“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里也有一些不死的古人,为什么要比较呢?一句话。其中“考”意为“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后世文献学家对许慎的前述定义也做了大量解释。其中,有三种类型,即形移论、音移论和义移论。但也有人认为这三种说法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学家林允先生也解释说,“专诸”是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的一种形式(词根)。如甲骨文中的“扫帚与女人”、“母女”。
利用
简而言之,这种方法用一个词来表达别的东西。一般来说,有一个新生事物是无法描述的,所以我们借用一个发音相近或者属性相近的词根来表达这个新生事物。比如“有”本来是右手的意思(最早见于甲骨文),后来被假借为“你”。闻,就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比如“大学?6?第七章有一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吃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伪装成嗅觉动词(虽然有人认为是误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二项,“结合法”也;最后两项,“用汉字”也是。这六项原则是古代文献学家总结出来的文献学理论。其中包含的汉字造字规则是经过长期演变而来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结构
汉字是由一个或多个偏旁部首(欧洲语言是一维字符)在特定的空间里排列成一个正方形而成,所以又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看,汉字有以下特点:
在一个单词中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东西时,可以用比表音法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信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由金、木、水、火、土等400多个象形字母组成,像搭积木一样组合在一起。
一个未知字符的意义是可以分离的,它的意义可以从字根的构成和空间的构型中推断出来。当新事物在时代演变中难以表达时,也可以根据部首组合原则合成使用新词。例如,中文单词铀是现代创造的一个新词,用来表达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
汉字字根的空间构型对词义有影响:如果是同一个“心死”组合,左右一排“忙”,上下一排“忘”,排列不同,导致词义不同;文字右边有“艾”字的部分,表示右手(左手的意思是左手)握着什么东西,向左根做什么事情(考古发现的金文、甲骨文)。如果右手在上面拿着什么东西,就变成了“Ai”,几乎所有有这个根的人都是攻击性的,或者使用暴力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攻击、击败、敲打、收集等等。
字体(中国书法)
“国”字的笔画汉字有不同的写法,即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字形。
用正规字体书写的汉字(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都是一种方形字符,每个字符都占据相同的空间。汉字包括字母组合字和组合字,字母组合字是不能分的,比如“文”、“中”。组合汉字由基本部件组成,占汉字的90%以上。常见的合成词组合有:上下结构,如“微笑”、“尖”;左右结构,如“字”、“族”;半封闭结构,如“相似”、“倾向”;全封闭结构,如“团”、“会”;复合结构,如“赢”和“点”。汉字的基本部件包括单字、偏旁和其他非构词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写汉字的时候,笔画的方向和出现的顺序,也就是笔画的顺序,是相对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左后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然后封口,先中间再两边。不同书写风格的汉字笔顺可能不同。
发音
汉字是很多方言的同一个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现在,普通话被用作中国大陆的标准发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和声调决定,实际使用的音节超过65,438+0,300个。因为汉字数量庞大,有明显的同音字;同时也存在同一个字有多个声调的情况,称为多音字。这种情况在各种各样的中国人中普遍存在。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也不是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和地名,其次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一些原音词,如(易茗)“唉”和“哈哈”大笑。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表意元素,尤其是国家的名称和地名。即使是外国的名字、地名,也有一些表意的底线,比如“布什”一定不能音译为“神仙”。
因为汉字本身是不表音的,虽然从汉代到20世纪汉字的数量和书写方法都有变化,但是我们看不到语音的变化。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来推断它们在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中的读音。有学者认为,在汉代以前,一个汉字的发音是两个音节,一个小音节和一个大音节,类似于今天的朝鲜语和日语。详见古代汉语。
日语和汉语其他方言(有些被认为是独立的语言)的汉字读音可分为“音读”和“训读”。甚至在普通话中,认为有训读词,如读姐为姐。
韩语的话,大致就是一个字一个音,没有训练。
除了日本,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也使用一些复音字,如“里”(海)、“浩”(加仑)、“浩”(千瓦)。但由于官方废除,在中国大陆基本不使用,但在台湾省仍在使用,大多数人理解其含义。
转录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if法和直接注法。读若法是用读音相近的字做注音,这是许慎解释汉字时所用的,如“射、射、读若准”。直接注法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示这个汉字的读音。比如《一个女人为自己说话》,说话的人说“悦”是用来注音的。
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固有的缺陷。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者同音字太生僻,很难起到注音的作用,比如“袜子”。
反切法是魏晋时期发展起来的,据说是受梵文的影响,梵文用的是拼音文字。汉字的读音可以用反切法标注,即把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声调组合起来做注音,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汉字读音组合起来。比如“连”的发音就是“郎”的声母和“点”的韵母、声调的组合。
近代以来,发展了汉语音标(俗称ㄅㄆㄇㄈ)和许多拉丁字母的注音方法。在台湾省,音标仍然是教学的一部分,但目前,汉语拼音是中国使用最广泛的。
因为汉字主要是表意,所以注音弱。这个特点使得最近一千年的文献,和使用拼音的西方世界一样,在措词上没有太大的差距,但也使人们很难推断出古代的音韵。例如,“庞”的发音来自“龙”,但今天前者在北京话中读作“庞”,后者读作“龙”。如何解释这种差异是音韵学的课题。
汉字和单词
汉字是汉语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语表意文字的最小单位,类似于英语单词和短语。绝大多数汉字都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I”,类似于英文单词由单个字母组成,比如“I”。现在的白话文,大部分词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但与英语中“单词”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义往往与每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义相关,从而在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包括语素和由几个语素构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的象形文字,可以合成成上万个汉字,代表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几千个常用词,很容易组合成几十万个词。
然而,另一方面,准确把握这几十万个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约数万个,总词汇量约百万。虽然从数量上来说似乎令人望而生畏,但由于大多数汉语构词法的表意性,基本掌握它们并非遥不可及。所以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的外来词的记忆强度要大得多。
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看,汉字的本义比五四白话文运动更准确高效,比如朱邦复先生就推动了汉字在古代的准确使用。
汉字数量
汉字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字大概有几千个。据统计,1000常用词可以覆盖92%左右的文字材料,2000字可以覆盖98%以上,3000字已经达到99%。简化的统计和传统的统计差别不大。
历史上有8万多个汉字(也有6万多个说法),大部分是异体字和生僻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生僻字已经自然消亡或被规范化,一般只是偶尔出现在除古汉语以外的人名和地名中。另外,在第一批简化字之后,还有一批“二简化字”,已经废止,但仍有少数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统计了汉字的数量,* * *收录了9353个字。后来南朝顾写的玉片,记载为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片,据说有22726字。之后,宋代官方编辑的《类篇》收了31319字。另一部由宋代官方编著的《纪昀》收字53525字,曾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的字数更多,比如清代的《康熙字典》,有47035个字。日本《大汉和词典》有48902个字,附录有1062个。台湾省的《汉语大词典》有49905个词;《汉语词典》有54678个单词。20世纪,汉字的海洋是发表字数最多的,有85000字。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省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包含76067个可验证的简体、日文、韩文汉字,但并不普及,仅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中使用。台湾和香港常用的大五码包括13053个繁体字。GB 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的内码字符集。GBK包含20912个简化字、繁体字、日文和韩文,而更早的GB 2312包含6763个简化字。Unicode统一表意基本字符集包含20,902个汉字,有两个扩展区,共70,000多个字符。
早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东西都是用通假字来表示,这就造成了文字表达的模糊性。为了提高表达的清晰度,汉字经历了一个逐渐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造成了汉字学习的困难,而单个汉字所能表达的意义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单个汉字的意义都是通过汉字词来表达的,比如常见的双拼词。目前,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于创造新词而不是新词。
汉字的影响
衍生词
汉字的书写系统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源文字之一。受汉字影响的还有契丹、女真、西夏、古庄(sawndip)、古柏(方白字)、古布衣(方布衣字)、紫南等文字。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消亡了,现在的中文很少有人能认出女书。日语假名(日语假名)在创作的时候也受到了汉字的很大影响。
此外,蒙古语、满语、锡伯语等。也受到了汉语书写方法和书写工具的影响,从右到左的书写方法改为自上而下的书写,汉字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汉字文化圈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古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用汉字作为* * *的书写体系。在古代的日本、朝鲜和越南,汉字曾是该国唯一的官方文件体系,因此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和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字”的读音
中国区
普通话
粤语hon3 zi6
闽南语hà n-j:和
朝鲜半岛
韩语中的朝鲜文汉字
日本
日本汉字
越南
越南语hán t?6?五
因为汉字和发音的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很容易被其他民族借用,比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曾经有过只用汉字书写,不会说汉语的历史阶段。汉字的这一特点对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这个充满了各种方言群体却无法相互交流的民族起着重大作用。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在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汉字已经合并为他们的语言文字“汉字”和“汉字”。6?3?3?1)”,“汉字(hán t?6?5)"。直到现在,汉字在日语中仍被视为儿童书写体系的一部分。在朝鲜和越南,根本不再使用汉字;在韩国,近几十年汉字的使用越来越少;但由于韩国语/朝鲜语中使用的汉字数量较多,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还是会使用汉字。虽然人名和公司名通常都是用韩语写的,但大部分都有对应的中文名字。
日本
汉字是在3世纪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二战后,日本开始限制汉字的数量和使用,颁布了《使用汉字表》和《人名用字表》,简化了部分汉字(日语新字体),但文学创作中使用的汉字不受限制。除了从汉语中引进汉字外,日本还创造并简化了一些汉字,如“比”(十字路口)、“比”(山路)、“伊”(宽阔)、“比”(转弯)、“伊”见:日本汉字。
朝鲜半岛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朝鲜语/朝鲜语一度全部用汉字书写。1444年,朝鲜世宗王颁布《训民之义》,一起发明了谚语和汉字的用法。虽然大韩民国已经禁止在正式场合使用汉字,中小学也停止了汉字教学,但汉字在民间仍继续使用,可以根据个人习惯书写,但现在能写出漂亮汉字的韩国人越来越少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废除了汉字,只剩下十几个汉字。参见:韩文字符。
越南
汉字在公元1世纪传入越南,越南人完全以汉字为书写语言,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文字推特。但由于书写不便,汉字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1945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汉字被废除,使用被称为“国语字”的拼音字。现在越南语已经没有汉字的痕迹了。详见:《南子与儒》(字儒)。
中国民俗
中国的许多民俗都与汉字有关,例如:
组合字“孔孟好学”射虎:解灯笼上的谜语,也被称为带灯的老虎,与汉字密切相关。旧时打老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文人打老虎,谜语复杂多样,答案多为四书五经中的原句;一种是街灯灯谜,灯谜很受欢迎。打老虎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组合字:中国人经常把一些吉祥的短语组合成一个字来祈求好运。常见的组合字有“招财进宝”、“双喜临门”。
谐音字:中国人喜欢用谐音字表示吉祥。比如蝙蝠谐音表示幸福,猛兽谐音表示长寿。
九九寒浮雕图:我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在每年数九的时节,写下“庭前垂柳,惜春风”九个双钩大字。这九个字各九笔。从冬天的至日开始,每天根据天气用颜色填充一笔,数到九就完成了整幅地图。
花鸟字:一些民间艺术家用一些花鸟图案拼写汉字。近看细节是一些花鸟画,远看就是一个字。这种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叫花鸟字,是花鸟虫鱼书法的多彩组合。在中国,只有在春节期间的庙会和一些节日聚会上才能看到。花鸟人物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成为街头艺术。早期的花鸟字画大多写有吉祥文字,祈求好运。现在庙会上看到的鸟字画主要是写客户的名字,买家的目的也逐渐从祈求好运变成了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