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姓景的历史名人

乔国郡:又名乔国郡。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 ~ 220年)设沛县,为乔县的一部分,位于乔县(今安徽亳州),仍属豫州刺史管辖的沛县,当时位于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三国时期,管辖范围在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之间的地区。

京兆:又称京兆郡、京兆尹,其实“京兆”不是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区域行政区域的称谓,“尹”是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景改名为三辅之一,统治长安(今陕西Xi安)。三国、曹元年(庚子,公元220年),京兆尹改为京兆郡,设在长安(今陕西省xi),当时位于陕西省秦岭以北,Xi市以东,渭河以南至滑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称帝为秦公,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改称京兆州。魏明帝青龙三年(毛毅,公元235年),荀帝封为秦王,京兆改为秦。齐王(曹方)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京兆郡,现在Xi安下辖五郡,除周至、户县外。西晋时,京兆郡仍设在长安,管辖范围比三国魏朝小。十六国至南北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先后建立长安(后秦称长安),设京兆郡(或殷)。隋唐都是长安,建了新城。隋朝时,称大兴城。唐高宗永辉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称长安城。长安城周边的都城地区,以永州为京兆府,设置京兆尹。上述赵婧是指首都及其附近地区。隋唐都曾设置荆(县、府)或永州,作为县级建制统一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20多个县。唐朝以后,长安不再是首都,其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是当地重要的大都市。金元在陕西设置京兆府(道),与建都之地无关。当时,它位于陕西秦岭以北、xi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的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知府为京兆尹,符合晋朝以前“京兆”的含义。民国政府成立时,废“京兆”之名。

武威县:西汉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21),设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州府。历史上称为“西凉”、“姑臧”。当时的管辖范围是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丁原时期(公元前116 ~公元前111)以后,管辖范围在甘肃境内的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和大东河、大榭河流域。东汉时期,迁居古藏(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都建在这里。

扶风县:周代设县,当时隶属陕西兴平、咸阳。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游福丰,与京兆、左凤仪合为第三辅,驻陕西兴平市,当时在陕西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改名扶风县,位于李悝(今陕西兴平)。当时位于陕西省麟游县、甘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的广大地区。五代后汉政权的管辖范围仅限于陕西省咸阳市一带。西晋时期,迁至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北魏迁都濠畴(今陕西省赣县)。隋唐时期,陕西省周琦一带就是现在的扶风县。乔国堂:希望建立教会。

京兆堂:建堂有望。

五味堂:用希望建堂。

扶风堂:希望建立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