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赤潮

1.赤潮是一种灾难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人类早就有相关的记载,比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对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已经变成了血,河水发臭了,所以埃及人不能喝这里的水。”

河里的鱼必死,河也要发臭,埃及人也要厌恶吃这河里的水。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对亚伦说,把你的杖伸在埃及所有的水以上,就是江、河、塘、池以上,所有的水都要变作血。在埃及全地,在木器和石器上都有血。

摩西和亚伦就照耶和华所吩咐他们的行了。亚伦在法老和他的臣仆眼前举起他的杖,击打河里的水,河里的水就变成血了。

河里的鱼死了,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河里的水,埃及遍地都是血。

赤潮发生时,海水变得粘稠并发出恶臭,颜色大多变成红色或接近红色。在日本,早在藤原时代和镰仓时代就有红潮记录。1603法国人马克·莱斯·卡波特记载,美洲皇家湾的印第安人通过观察黑夜海水的发光现象来判断贻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达尔文记录了由毛壳菌引起的赤潮事件。在《小猎犬号之旅》中的巴西和智利海岸。据介绍,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赤潮,一些古籍或文学作品中也有关于赤潮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生动地记录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2.中国古代对赤潮的记载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类早就有相关的记载,比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对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已经变成了血,河水发臭了,所以埃及人不能喝这里的水。”在日本,早在袁腾时代和镰刀时代就有赤潮的记录。1803法国人马克·莱斯·卡波特记载,美洲皇家湾的印第安人通过观察黑夜海水的发光现象来判断贻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达尔文记录了由毛壳菌引起的赤潮事件。在《小猎犬号之旅》中的巴西和智利海岸。据介绍,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赤潮,一些古籍或文学作品中也有关于赤潮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生动地记录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找不到关于连载的原文。

3.海洋中的赤潮是指某些水域的某些浮游生物爆发式繁殖而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水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导致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质恶化,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这是造成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也逐年增加。去年,香港水域出现了最严重的红潮。由于赤潮频繁发生,该海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在赤潮生物生长繁殖和微生物分解死亡赤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海水中的氧气被消耗,鱼类和生物窒息死亡。此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进了细菌的繁殖,一些细菌可以产生有毒物质,一些赤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也会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类和贝类的中毒性病变或死亡。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突然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在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的变色。通常,由于赤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水体的颜色为红色、黄色、绿色和棕色。

虽然赤潮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赤潮不仅对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产生影响。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造成海洋异常,部分中断海洋食物链,使该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一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被食物链中的一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就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是现有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赤潮的发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海水肥大;

②涉及一些特殊物质作为诱发因素,包括维生素B1、B12、铁、锰和脱氧核糖核酸。

(3)水温和盐度等环境条件也决定了赤潮的生物类型。目前有浮游生物63种,硅藻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4.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赤潮是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或聚集而导致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作为一种灾害,在历史上早已出现,只是到现在才变得更加严重。

赤潮是一个历史名称。其实赤潮并不都是红色的,只是因为引起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比如夜光藻、蠓等形成的赤潮。是红色的,而裸子植物的多为黑褐色和红褐色,角毛藻的一般为棕黄色,绿藻的为绿色,一些硅藻的一般为棕黄色。1937期间,厦门西港出现浮角藻和刺菱形藻,水体呈黄褐色,略带绿色。所以赤潮其实是各种色潮的统称。

根据生物种类不同,赤潮可分为外海型和内湾型、外来型和原生型,以及单相型、双相型和多相型。

人们很早就发现了赤潮现象。中国古籍和西方圣经中都有记载。公元732年,日本记录了相模湾和伊豆内海的赤潮。达尔文在航海记录《小猎犬号》(1831-1863)中记载了巴西和智利的角毛藻赤潮。1933年,我国在浙江镇海、定海、台州等地记录到夜光藻赤潮,造成当地贝类大量死亡。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市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大量排放入海,赤潮现象日益增多。在日本,1955之前只有5次记录,但1 0年之后一年内发生了44次,1976年高达326次。中国也不例外。20世纪60年代以前只记录了4次,70年代20次,80年代75次。20世纪90年代,赤潮发生更加频繁,仅2000年中国近海就发现28次。

5.赤潮的发生过程赤潮的消长过程大致可分为引发、发展、维持和消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因素如下。所谓绝灭阶段,是指赤潮消失的过程。消失的原因可能是风、雨或营养耗尽。也可能是因为温度已经超过了赤潮生物的适宜范围。也可因潮流和赤潮的增强而传播。赤潮的消失往往是其对渔业危害最严重的阶段。

表:赤潮长期衰退各阶段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因子;赤潮阶段的控制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子初始阶段的底部湍流;上升流底部的水温;水中垂直混合营养物;微量元素;赤潮“种子”群落,动物饲养;物种间竞争发展阶段的水温和盐度;赤潮生物种群维持水体稳定(风、潮、辐合、辐散、温跃层、淡水注入)所需的营养和光等微量元素缺乏;营养或微量元素限制迁移和扩散;在绝灭阶段,水体的水平和垂直混合营养物质耗尽,导致有毒物质沉积、摄食分解、孢子形成和物种间的竞争。

6.什么是红潮?它被称为“红色幽灵”,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科的赤潮藻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式繁殖而引起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些还是单细胞植物。

视乎引致红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海水有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例如黄色、绿色和棕色。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红外,大量赤潮生物聚集在鱼类鳃部,导致鱼类缺氧窒息死亡;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类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等海洋生物缺氧死亡,同时也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严重破坏海洋正常生态系统;第三,鱼吃大量有毒藻类。

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度增加,非赤潮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和腐烂;赤潮藻类也因爆发式增殖和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海洋污染是其中之一。

大量含有各种有机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促进了海水的富营养化,是赤潮藻类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植物是引起赤潮的主要生物,世界上有260多种海洋浮游植物能形成赤潮,其中70多种能产生毒素。它们分泌的毒素有的可以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的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赤潮危害,日本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我国赤潮灾害也有所增加,从几个分散的海域发展到一片海域,一些重要的养殖基地受害尤为严重。

研究和预防赤潮的发生和危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物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物理海洋学和环境海洋学等多门学科。赤潮是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式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名称,不一定是红色,实际上是很多赤潮的统称。根据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红色或砖红色、绿色、黄色、棕色等。

值得指出的是,一些赤潮生物(如裸甲藻、裸甲藻、火甲藻等。)有时不会使海水呈现任何特殊的颜色。

7.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随着现代化学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沿海地区和港湾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力度的加大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本身的污染;航运业的发展导致有害外来赤潮物种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目前,赤潮已成为世界性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频繁发生赤潮。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正常的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正常的生产过程,从而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其次,一些赤潮生物会分泌粘液,附着在鱼、虾、贝类等生物的鳃上,阻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食用后会导致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鲜也会产生类似的后果。

再次,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遗体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海水中的大量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虾类、贝类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