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方家的一些历史人物。

1,方干(809-888),字,玄英人,生于周目清溪(今淳安)。从小爱诵经,深得徐宁老师的器重。有一次,因为得到一句好句子,高兴得不小心掉到了嘴唇下面,人们叫我“缺唇先生”。桐庐丈八院爱才,招他为女婿,于是住在通江白云院(今桐庐县卢茨乡)。在唐宝历中,并不是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以诗祭奠钱塘知府姚合。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姚合看不起他,因为他长得丑。看了方干的诗,被他的才华所感动,于是满心欢喜,招待了他好几天。成年后,我经常和家住通江的俞父交朋友,和老乡李品一起唱歌,关系很密切。中老年时,刘玉会去鉴湖看看。咸通年间,来自浙东的低价游客桂王受到桂王的邀请。谈过之后,他觉得方干不仅有才华,而且为人正直坦率,于是极力向朝廷推荐。最后因为朝廷腐败,嫉妒圣贤贤能,没有用上。后人称赞他“无一寸富贵,名震千里。”方干擅长律诗,干净小巧,多有警句。他的诗有的反映社会动荡,同情人民疾苦;有些表达了自己未能满足才华和追求名望的感受。文德元年(888),方干死,葬于通江。方干的弟子们收集了他的诗三百七十多首,编成《方干诗》,代代相传。《全唐诗》由6卷348首方干诗组成。宋年间,范仲淹为辩护,画了一幅方干的画像,在延陵寺与人分享。

2.方回(公元1227—1307)宋末元初徽州歙县(今安徽)人,字万里,字团甫,号虚谷,号阳山。就在宋立志做学问的时候,他被权相贾思道所吸引,贾思道似乎被打败了,反而抢走了他。疲惫的官员知道兖州和元军来了,就举城迎接投降。袁媛是建德路的主要管理者。方回节操无以言表,被世人耻笑。但擅长诗歌,谈江西派,主诗人。著作有《续古今文》、《颜宝谢芳诗选》、《通江续编》等,将唐宋诗词归类整理为《赢吕魁精》,流传于世,影响甚大。

3.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生于(今安徽歙县),祖籍清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据传说,由于他慷慨的气质,广泛的支持,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他自己贫穷的背景,他能够吸引许多贫穷的农民。5438+0120年6月在歙县七贤村领导起义,建立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六县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

4.方苞(1668——1749),字,字,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他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奎并称桐城第三祖。礼部右侍郎,祖籍枞阳牛集镇高方村。包出生于江苏六合刘家村。曾祖父方大美是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曾任太仆寺邵青。曾祖父方祥干,明朝人,曾任巡检司使,曾在岑溪左江驻防。明末因避乱,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志曾在芜湖当过教师,后来被调到兴化县。父亲中书出身于国子监。年轻时在枞阳黄骅务农,家在夕阳。后来,他进入江苏省柳河县刘家村吴冕家。生下三个儿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他是《王茜先生文集》的作者。

5.方清(?-766)唐朝中期农民起义领袖。

6.方孝孺(1357-1402),字直,字古,名荀之。他曾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荀之,后被蜀献王改称为郑雪,因此被世人称为“郑雪先生”。追史去了。浙江宁海人(宁海古称“勾城先生”,所以人们称他为“勾城先生”),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宋濂,翰林学士(建国第一秀才),曾任陕西汉中政学教授(来自九品1392-1398),翰林讲师(正品1398-1399),文健时期学士讲师(来自吴品)(1399-1409)在“靖南之战”中,他拒绝为被篡权的燕王朱迪(即成祖)上谕。他不屈不挠,孤苦伶仃,忠于灾难,所以被10氏族所杀。

7.方国珍(1319-1374),元末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第一个反袁的农民起义领袖。比刘福通、徐寿辉起义早两三年,比郭子兴起义(后来朱元璋参加)早四年。洪武七年(1374)三月,方国珍病逝,葬于宁城东二十里玉山源。朱元璋亲自设祭,命翰林学士宋濂祭墓碑碑文。

主要是以上几个,其他的我就只说名字了。

方从哲、方孔英、方以智、方胜东、方石丰。

我学习历史。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