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潭的历史演变
天河潭,原名天生桥,因露蒂河经一暗湖形成一深竖井池,经天生石桥流出而得名。1990年初,花溪区委、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天河潭开发为风景旅游区。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于1992年3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薄层碳酸盐岩出露地块,褶皱频繁,断层交错,节理发育,岩溶作用明显。于是,这一带出现了蜿蜒的山谷和纵横交错的沟壑,整个景区分为钙化滩观瀑、象牌沟水文化、水洞游船、旱洞游览四大游览系统。
天河潭景区开园十多年来,共接待中外游客1.7万余人次。中央领导人田纪云、邹家华、谷牧、姜春云、万国权、秦基伟等。游览了天河潭,张庭、谢小四等各路名人都去过天河潭,留下了许多墨宝。著名诗人吴忠范最早发现并赞美天河潭。他曾留下天河潭八景诗。现在,他已经编译和印刷书籍,包括名人颂天河潭,东桥出生-天河潭和吴忠范的诗。特别是谷牧题词“贵州一绝”,高度赞扬了天河潭之美。目前,天河潭景区已开发中心区4.5平方公里。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升级,全体干部职工的素质也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逐渐扩大。天河潭的未来会更好。
天河潭风景区,自古以来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曾是明末清初吴忠范的隐居之地,留下了许多赞美诗。但由于洪水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最怕乌龙吹海螺,洪水里都是木鱼壳;牛马冲入银滩河,犬吠鬼闹。”这首歌谣似乎已经淡去,但作为天河潭附近的村民,它依然萦绕心头。是1990天河潭水利改革前的真实写照。
从1990开始,花溪人民政府成立了天河潭开发项目指挥部,大力植树造林,开辟地下河通道,解决了洪水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于3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天河潭从此成了大家旅游的好去处。
2008年6月28日,165438+天河潭景区通过AAAA审核,正式进入国家AAAA级旅游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