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的三点认识
听了xx教授对最新版20xx课标的解读,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新颖深刻的认识。我一直在想: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数学老师的主要工作是不是只是教学生数学知识?事实上,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与学科的关系,还要考虑数学与教育的关系,数学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关系。如果我想让我的教学与时俱进,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有以下规划和看法。
第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能读完课标不代表真的理解了。课程标准背后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现的完整性是什么;核心素养中的教育特色意识、理念和能力是什么;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本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操作的高度概括信息,要求我与所学的理论知识建立联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举例,加深理解,强化认识。只有把这些优越的概念真正植入大脑,融入概念,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应用。
第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意识
xx教授提到学生有时会因为理解不了题中所表达的意思而做错题,所以新课标把小学数学科目由原来的两期分成三期,让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加细化,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这就需要涉及到我前面提到的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目标的掌握。
同时,xx教授还建议教师要分层次备课,如:集体、学年、学段、学校数学老师。我非常赞同这一点,而且正如国外教育家所说,一个学生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学习,取决于他在低年级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小学教师应该系统研究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几大领域的发展脉络和重点内容,从各个领域规范教学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低阶段学到的知识在中高阶段学到的知识中得到解释。通过课程标准中的主题整合,不仅要关注“存在”,更要关注“关系”,真正做到“研究对象+”。
第三,反思教学中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教师必然会有新的意识产生。这些意识的萌发是否正确,是否接近课程标准,需要借助课程标准不断地去审视。
xx年,听xx老师讲过一个关于三角形周长的课。她按照xx教授在会上提到的方法,就是首尾相连画三条边,然后落在一条直线上。传统的指南针,只在高阶段使用,出现在三年级教室。这种新颖的方法,结合学生的表现,打动了大家的眼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在教学中要保持随时考查的习惯,摒弃繁杂的教学,将问题简单化、系统化,这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xx教授提到“数学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数学化的实现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如何真正教好数学,应该成为我教学的必修课。
周三下午,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油田教育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线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我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刘主任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沿革、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新课程标准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等方面深入剖析了“20xx版课程标准”。
一、抓住“四基础”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刘主任提到,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抓住“四基础”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打牢应用基础。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习、发现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把身边的数学记下来,灵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第三,比较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因为基本概念是教学的导航。比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突出基础。普及和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每个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普及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做到“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普及和发展。但后者侧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标的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三)——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的体会
看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解读,让我意识到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加强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的实际能力、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和关注阅读的能力...我认为,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的实际能力,是我们目前最应该重视的。
语文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然要求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练习上下功夫。目前我们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但是一味的做题并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表达的实际能力。相反,我们应该设计更多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将语言和写作的使用与他们的生活以及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忽略语文教学其他学科的学习,比如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其他科目,课堂上的表达练习,课文的阅读理解,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表达的实际能力。要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应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另外,在阅读新课标时,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强调“阅读”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那么首先应该如何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呢?如何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我看到有的班主任老师每周教孩子背一次习题,有的老师在晨读时间教孩子反复读课文,校长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月读和一本经典等等。不管是什么方法,都是着眼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不怕读长书,对经典产生兴趣。
但除了这些,新课标的目标和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充实,给了我信心,帮助我明确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