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在线等待!!鄂尔多斯在中国的什么地方?

“鄂尔多斯”是蒙古语,汉语意思是“众多的宫殿”。是成吉思汗守陵部落的名字。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鄂尔多斯各旗在达拉特旗大王盟结盟,形成“伊克昭盟”(汉语意为大庙),其行政体制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建立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古长城和山西、陕西、宁夏三省接壤,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与呼和浩特、包头构成内蒙古最具活力的“金三角”。鄂尔多斯东部为丘陵山地,西部为波状高原,中部为毛乌素和库布齐两大沙漠,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其中沙漠、山地和高原各占总面积的48%。平均海拔在1000—170—350mm之间,年平均气温5.3—8.7摄氏度,年降水量少而集中,为170—350mm,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鄂尔多斯虽然地形崎岖,地貌复杂多样,但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及周边有京包、包兰、包西三条铁路干线,两条高速公路(109、210)穿城而过。鄂尔多斯机场与周边5个民航机场形成了便捷的支线航空网络。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4.38+0.54万,其中蒙古族654.38+0.7万。全市由七旗一区(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金航旗、准格尔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旗、东胜区)组成,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地级市。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于2004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2006年7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是全市的政治、文化、金融、科研教育中心和技术产业基地。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7000年前,“河套人”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3500年前,中国游牧民族的曙光最早出现在这里,形成了著名的“朱开沟文化”。是北方游牧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以饰有各种动物图案的青铜器为代表,形成了著名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15世纪中叶,守卫成吉思汗陵的蒙古鄂尔多斯部落从蒙古高原迁入鄂尔多斯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古朴、典雅的民族文化。鄂尔多斯是歌的海洋,有悠扬的长调,也有清新欢快的短调。森吉德玛等流行民谣享誉全球。尤其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满汉全席,在山西、陕西、蒙古等地广为流传。我市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满汉全席艺术之乡”。鄂尔多斯是舞蹈的故乡,著名的筷子舞和碗舞已成为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的起源》、《蒙古的黄金史》等一些具有重大文化历史价值的蒙古族古典史诗巨著也诞生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近代,这里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独贵龙”运动,掀起了“鄂尔多斯风暴”。目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文化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鄂尔多斯自然资源丰富。现在是天然气(高岭土)吐(煤)。阿尔巴白羊绒以纤维长而细著称,被誉为“纤维钻石”、“软黄金”。全市阿尔巴斯白羊绒年产量70多万公斤,羊绒衫年产量890多万件。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鄂尔多斯煤炭探明储量1496万吨,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六分之一,自治区总储量的二分之一。其优点是低灰、低硫、低磷、高热值,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洁净煤”。目前已开发的煤田主要有准格尔、东胜、万里川、西卓子山等。2007年,我市煤炭总产量为60。高岭土储量65亿吨,其质量是中国硬质高岭土中最好的。鄂尔多斯天然气探明储量878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举世闻名的世界级综合气田苏里格气田位于我市乌审旗,探明储量5336亿立方米。此外,还有储量巨大的天然碱、盐、芒硝、石膏、石灰石和紫砂粘土。丰富的资源使鄂尔多斯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除了能源,鄂尔多斯市历经沧桑,留下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珍贵旅游资源。这里有一代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成吉思汗陵、沙漠魅力——“银肯”响沙、无限风光、沙海绿洲——恩格贝旅游区等。此外,还有准格尔召、七星湖、古长城、秦之道、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黄河大峡谷和草原旅游区等。全市35个景区(点)4年。

鄂尔多斯市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依托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提出了“三互动”、集中发展的战略思想。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提出并正在实施“九大工程”。

一方面,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强市”的发展思路,在全区率先实施禁牧轮牧,坚持不懈地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致富农牧民,摆脱生态建设中恶化-治理-进一步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创造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修复的双赢局面;在二产方面,着力打造国家能源产业基地,走“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率、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构建大煤、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的产业格局。目前,新能源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第三产业方面,全面实施城市形象塑造、市民素质提升、民族文化建设三大工程,大力推进旅游文化发展,努力构建大旅游、大文化、大交通新型城镇化格局。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大力弘扬“战胜自我、提升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着力构建以“东胜-康巴什-阿镇”为中心组团、辐射带动沿江工业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更加强大、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现代化鄂尔多斯,使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115.09亿元,同比增长25.8%,居全区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4.38+0万美元,居全区第一位。财政收入达200.8亿元,增长37.7%,居全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3元。固定资产投资886亿元,增长39.8%。在国家统计局的评价结果中,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城市中排名第28位。这一串串真实的数字,是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见证,也是鄂尔多斯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进入新阶段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