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址
夏朝遗址集中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学术界称之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最早发现于1952年河南登封于村遗址。1956洛达庙遗址发掘时,人们注意到它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曾被称为洛达庙类型。65438年至0959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经过科学发掘,发现二里头遗址较为典型,因此将这类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最早发现于1953河南登封县王村遗址,当时出土的遗物很少。从1954到1957,洛阳东干沟村附近多次发现该文化的墓葬和灰坑。在该遗址的堆积晚期发现了青铜刀和青铜锥,其形制和铸造工艺较为原始。从地层关系上可以明确判断,这种文化的时代晚于我们熟悉的河南龙山文化,早于商代。这种文化及其时代特征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很快,洛阳偃师的灰嘴、二里头,郑州的洛达庙,巩义的邵寨,渑池的吕四,陕西的七里铺都发现了这样的古文化遗址。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洛阳二里头遗址的大规模科学发掘,资料越来越丰富,许多碳14测定数据集中在公元前21-公元前15世纪。考古学家将这种文化命名为二里头文化,并将其作为夏文化的主要讨论内容。
20世纪80年代,二里头文化遗址不仅在河南省被发现,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西南部和陕西省东部也被发现,达100余处。这些遗址不仅包括早期的城市遗址、宫殿建筑、村庄和墓葬,还包括一些冶炼和铸造青铜器、制作石头和陶器、制作骨头的手工业作坊。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早期青铜器、玉器、象牙雕刻和漆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研究夏朝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