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镇的历史变迁

原南浦镇由原兴化府(今莆田市)仙游县和惠安县合并而成。现属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于1999由南浦镇设立。介山镇和莆田的枫亭镇相连,用的是莆仙话。现在介山镇的五个村,一直属于兴化府仙游县下区连江里(今莆田市枫亭镇),说的是莆仙话,流行着莆仙风俗。至今,这些村落中许多复杂的婚丧喜庆节日,仍保留着浓郁的莆仙色彩。但由于地理位置毗邻惠北,明朝万历年间时任惠安湖广副巡抚的李凯将5个村与毗邻惠北的凤亭岑斗、秀溪(今土岭镇)两个村一起划入界山镇范围,并提出将这些村从仙游县划入惠安。后来李凯出面筹了一笔钱,买下了这些村子。此后,这7个村有1万亩土地,数万人口,划入惠安县,将原来位于白水坑的辉县界碑向北移动几公里,移至界山镇界山村界塘,原属兴化府(今莆田市),后属南浦镇,有65438+。据《莆田县志》和《枫亭志》记载,上述七村当时虽属惠安管辖,但解放前这些村仍归枫亭负责。1949年9月,天马乡属图陵区、巴特区管辖;165438+西部0个乡镇属于图陵区,东部4个乡镇属于巴特区。1951六月,南浦设立第九区CCBA,辖18个乡镇。1952年9月,设立石厝、仙境、胡爱山三个乡,土山、三川两个乡划归十二区。1955年6月,南浦区办事处(原第9区)撤销,10乡划归土岭区,3个乡划归山腰区,2个乡划归郭厝区。1956年区与乡合并时(全县分7区66乡8镇),设立南浦区,辖14乡。包括南浦和后龙地区。1958撤区并乡,成立南浦乡,辖9个合作社,20个分社,335个生产队;玉湖乡辖4个合作社,15个分社,262个生产队。后来两个乡合并为南浦乡,下辖12个支部,158个生产队。9月,人民公社成立,隶属朝鲜人民公社,设立南浦管理区,下辖20个生产大队。1961年冬,分成小合作社,成立南浦人民公社,下辖27个生产大队(其中农业大队25个,渔业大队1,运输大队1),420个生产大队(其中农业生产大队403个,渔业大队8个,运输大队5个,林业大队3个)。1962年,鹅头、东丈、玉山、骊山、富阳、沟壑、界路、汤头、大错、西峰、仑头、邱厝、仙境、刘厝等地被划分为35个生产大队。1966暮春,鹅头、、骊山、富阳、沟、界路、、西峰、玉山合并,辖26个生产大队。1980年,成立鹅头、玉山、息烽、东丈,生产大队增至30个。

1984 10,南浦镇人民政府成立。1985 1月,生产大队更名为村委会,成立30个村委会,下辖426个村民小组。同年4月11,省政府批准设立小厝镇;同时,南浦、后龙、山边乡建制撤销,归小厝镇,但未立即实施。1989至65438+2月,辖30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有21747户,101596人。

榆林行政村辖南庄、岗西两个自然村。

界山行政村下辖焦寨、交界、南山、石壁、邱东、青厝6个自然村。

河阳行政村辖潘厝1个自然村。

鹅头行政村辖鹅头、姚政、垭口三个自然村。

玉山行政村辖杨娇山、铁蛋前等两个自然村。

玉湖行政村下辖陈侗和新东陈两个自然村。

张晨行政村下辖东丈和清风林两个自然村。

石洞行政村辖吴栋和江厝两个自然村。

大千行政村辖前潘、长潭仔、大路三个自然村。

梁冬行政村辖厝场、楼仔下、下两圩、董潘、侯迪、新寨6个自然村。

朱霞行政村有两个自然村,分别是朱珠和下朱圩。

岭头行政村辖岭头、富阳、海头、南边、桥仔头、夏梁、大门头、杨洋、羌拉特、夏瑶等10个自然村。

胡爱山行政村下辖三个自然村:槐腰、上庄、圪头。

南浦行政村辖南浦、界路、山仔路、田厝、胡孔口、定西、山沟、曹溪、前秦9个自然村。

天湖行政村辖白静、大错、板圩、后张圩、青厝五个自然村。

汤头行政村辖汤头、石牛、寮仔、铺尾、经纬五个自然村。

刘厝行政村辖刘厝、坝头仔、枫林坑等3个自然村。

天祝行政村辖林冰、后郑、上地、过溪、头地、道桥、友元7个自然村。

凤翔行政村辖田头、南铺头、黄河、马厝、文坂5个自然村。

仙境行政村辖山仔、后坑、下楼尾、菜坑头、菜坑头五个自然村。

石厝行政村辖石厝和蔡厝两个自然村。

仑头行政村辖仑头和张炬两个自然村。

邱厝行政村辖港口、钱球、后邱三个自然村。

克措行政村辖克措、王贝等两个自然村。

先锋行政村辖刘厝、前亭、丁龙、西龙、后坑仔、后坑店仔、冯厝、林头、徐刚、前厝、千亩山等11个自然村。

沙阁行政村辖沙阁、徐店等两个自然村。

小厝行政村辖小厝1个自然村。

于慧行政村辖于慧1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