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有趣的历史故事?
利用人物的无知、贪婪、好色或者某些缺陷来设计情节,制造噱头。
两个人喝醉了,在月光下沿着铁路摇摇晃晃地回家。其中一个说:“奇怪,我从来没有见过我们的长楼梯!”"
另一个说:“谁说没有?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低的扶手!”
有人喝醉后打车回家,不久,他躺在后座上睡着了。到了他住的小区,司机叫醒他:“别睡了,下去吧。”男人抱怨道:“这是我的家,我的床。为什么不让我睡觉?”司机说:“你坐我的车!”男人吓了一跳:“哎呀!我上来就脱鞋到车门口了!”
还有(短信):有人喝醉了,很热,在路边等车的时候被一个个脱光,最后光着身子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瞪着他,上下打量他,大怒:“你没见过裸男?”司机回骂了一句:“我看你他妈的把车赔哪去了!”"
他们的缺点是喝醉后神志不清,失去辨别能力。这样的“缺点”是人为的,可能是自己造成的,也可能是别人造成的。人可以,作者也可以。要善于为这类噱头的出现创造条件。
另一个例子:一位来自农村的老人去了城里,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帮他系好安全带。老人大怒:“瞧不起乡下人怎么了?”还怕我没钱给你,需要把我绑起来吗?"老人随后去了酒店,一进电梯就大喊:"交100多块住这样的房子?“没有电视和空调,怎么连床也没有?”
这个“缺点”是他的身份和经历决定的。还有人利用自然条件或者人物的某种残疾来做噱头。我在《村里的笑声》里有一个喜剧人物,因为他小时候被山里的爆破岩石震聋了,听不到雷声,村里的年轻人就借此机会自娱自乐。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我拉着田主任凑了过来。果然,几个小男孩围着老人玩得不亦乐乎。今天老人穿了一双崭新的圆形棉鞋,可能穿起来很合脚很舒服,伸开腿向人炫耀。其中一个小伙子不怀好意地向同伴眨了眨眼睛,故意指着他脚上的布鞋问:“你昨晚跟谁睡了?”老人想问他这鞋是谁做的,他的胸脯挺了起来。清晰的声音回答道,“还有谁?媳妇..."
因为这种方法有歧视残疾人的嫌疑,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慎重。
7、偷天:
从前,当我们谈到收集民歌时,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有一次,他心烦意乱,一个太监坚持要他讲一个故事。
纪晓岚很纠结,但又不得不说:“从前,有个太监。”就说这句话,别说了。
太监催促道:“说吧!”
纪晓岚说:“结束了。”
“那‘下面’的太监呢?”
纪晓岚摊开双手:“太监‘下面’...嘿嘿,没事。”
一个读书人骑着马去郊外春游,因为贪图风景而迷了路。碰巧一个老农正好走到他面前。他连马都没下,就问:“喂!怎么进城?”
老人毫不客气地说:“我赶着去看前村的一件怪事,没空回答你。”
秀才不耐烦道:“我操,前村有什么奇怪的?”
老农说:“母马生小牛,奇怪吗?”
秀才道:“奇怪,怎么不下马?”
老农没好气地回答:“谁知道那畜生为什么不下马!”"
在上面两个小故事中,“下面”和“下马”都出现了两次,音同词。但是,这个“下”绝不是他的“下”,这个“下马”也不是他的“下马”。我们不妨称之为“偷天换日”,用孩子的矛做攻击的盾,换个概念,用反驳做噱头。
传统相声《错评三国》也善用此术。和上面两个故事不同的是,音和词是一样的。在这个优秀艺术节目的前半部分,有一种数字游戏的味道:
你知道为什么三国被称为三国吗?就是因为“三”多。从一开始的桃园结义三次,英军三战吕布三让徐州,到下面的三次:顾茂禄、周瑜、齐琦、孟获...
乙:等一下,不是孟获吗?
答:七个里面肯定有三个!还有什么?三游岐山三游中原...
乙:岐山六出,中原九出!
二加三得六,三加三得九!
答:《三国演义》里有三个怪人。一个有名无姓(貂蝉),一个有名无姓(乔)一个无名无姓(杜佑)...三国演义里有三个小商人。刘备卖草鞋,关公卖豆腐,赵云卖年糕!
b:赵云卖年糕?没听说过。
答:很多人都听说过!京剧是怎么唱的?诸葛亮老人的唱段:“到现在,五虎皆失,只剩赵子龙老(卖)高(饼)!”
时隔多年,记不清原话了,大致是这个意思。
让我们以一个众所周知的传统故事为例:一个县官让他的仆人买一些竹竿来修理房子。局长误以为是“猪肝”。在卤肉店买了猪肝后,剩下一些铜钱,于是买了一只猪耳朵放在怀里,打算一个人静静的喝。回到衙门后,县令见他居然买了猪肝,点着头训斥道:“你还有耳朵吗?”官员吓了一跳,从怀里拿出来:“有耳朵,在这里!”"
有人应聘到某家做家教,双方约定每年付四串铜钱。但是,我每教错一个字,就扣一串铜钱。可惜这个老师只是不懂学习。有一年,他曾经把“糖炒栗子”当“糖炒票”,把和尚的《华斋》当“华七”,把王二嫂当“王二嫂”,把苏东坡当“苏东坡”!结果整整扣了四串铜钱。从这些错误中,这个人写了一首诗说:
票和栗子不一样,和尚应该不会去同一个地方,一个给王二嫂,一个给苏东坡。
8.一报还一报:
《晏子春秋》:“晏子将使楚及楚王听之,曰:‘晏婴,齐词之士。今天,我想羞辱它,为什么呢...“这是晏子智取楚王的前提。楚王本来是要羞辱齐国远道而来的使者的,结果却是自找的。首先,守城的卫兵按照楚王的指示,让个子矮小的晏子从狗洞里爬进城去。晏子说:“如果我去狗国出差,我会从这里爬上去。"
会后,楚王说:“看来齐国没有人才。像你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大使呢?”晏子说:“有才能的人都被送到大国去了,而我这个最不幸运的人,却被送到了这里。”
楚王让一个人绑着走在庙前,说他是齐国的贼。晏子说:“橘生淮南,橘生淮北。为什么会这样?水土之别,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齐国的人善于偷盗?”
在故事的艺术手法上,也有针锋相对的,比如复仇故事,大规模的针锋相对如果当作噱头,一般都是一问一答,后者总是比前者更精彩,更有力度。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
苏东坡笑着问佛印和尚:“秃驴在哪里?”
佛印答:“东坡吃草。”
9.错误地:
这是错位造成的特技。
10多年前,我在《传奇》上发表过一套幽默,其中一套讲的是某县主管文物的文化局副局长。年近半百的百色,不甘退缩,总想捉弄儿媳妇。媳妇告诉婆婆。婆婆偷偷溜进媳妇房间,把灯灭了。拍完之后,导演连连称“爽!”婆婆掀开被子,打开电灯,指着他的额头说:“这么老的东西你都分不清,还在研究文物!”
也可以以《村里的笑声》为例:
“老人有个一两岁的孙子叫小铁蛋,刚会走路,还没断奶。在麦芒田村,专门挑选了两个妇女,村里的孩子都在一个地方照顾,中午接回家,晚饭后送。翁和媳妇割了半天麦子。他们一进云岫,就忙着做饭,老人去把小铁蛋带回来。小家伙调皮又贪玩。他在路上看到一只公鸡,就是不肯走,脚也不动。老人灵机一动,拍手催促:‘快,快,回家吃奶!跟爷爷比,看谁跑得快,谁跑得快就吃..."
这是垂直错位。混淆上下、前后、老少、尊卑的关系,制造笑话。
还有横向错位,在并列关系上做文章。例如,这个故事已经出版了:
某人家的东边是一家铁匠铺,西边是一家木匠铺。每天,这里的“丁丁·党党”和那里的“嘭嘭啪啪”让他头晕目眩。有一天,他对两个邻居说,等你们搬家了,我一定请你们好好吃一顿。很快,两个邻居告诉他,他们很快就要搬家了。有人满心欢喜,把他们请到一家四星级酒店,大吃一顿。最后有人问:“你打算搬到哪里去?”
回答:“我搬到他家,他搬到我家。”
10,溜进去:
早上修栈道,天黑过陈仓。明明贬损现实,明明赞美现实。话里有话,弦外有音。
请看某人在某单位办公室生活会上的发言:
“我们主任的致命弱点就是观念落后,对下面的合理化建议不太重视。早就说要给他配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秘书,但他就是不肯接受。这会影响整体工作……”
公开的批评其实是奉承,傻子都能听出来。
再比如,我的短篇小说《自讨苦吃》里有两段话:
张成首先发言:“国家多次要求我们积极保护野生动物。听说每次你出面招待客人,桌上不仅有兔子、草狐,还有果子狸。这是什么?”
刘歪着嘴呆若木鸡,正不知如何回答时,小学校长王燕菁叫住了:“这个我不同意。”听觉是空的,眼见为实。我们吃过谁的那些宴席?你喝酒了吗?所以你不必相信。其实我们的刘主任只是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楷模。众所周知,他家的德国牧羊犬去年不允许在城里养狗是为了把他吓跑到野外去。没有主人的狗是百分之百的野生动物!导演很有爱地采纳了。而且每次用公款招待人吃了一顿饱饭,局长总是忘记带一些回去给他。狼狗什么没吃过,全鸡,全鱼,火腿?还有,上次东庄那小子路过主任家门口,狼狗正好咬了他的腿,他张嘴就骂。导演上去就是拳打脚踢!这难道不是对野生动物最大的爱吗?"
还有人批评导演不关心群众疾苦。
话还没说完,王眼镜就拦住了她:“刘主任最关心的是老百姓的冷暖!春天的一天,山根儿的几个村子正在小学操场上看夜场,有一阵风在唱歌。邻村的女主任只是说有点冷,我们主任马上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去年冬天下了场大雪。我亲眼看到,有好几次,我们的主任半夜去敲村西的小寡妇翠花的门。这是为了什么?”
眼镜王突然闭上了嘴。原来刘的歪嘴已经晕过去了。
本能和虐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成为很多作者喜欢的方式。
我们暂且不谈方法。其实生活中的笑声和幽默无处不在,远不是10类型能概括的。只要平时细心,就会发现并总结出很多窍门。接下来换个话题,说说如何强化自己的幽默细胞。
一个是学习和借鉴传统;另一个是磨练和挑战传统。
先说阅读。阅读时有选择地阅读。例如,晏婴的故事、公冶长的传说,以及、、刘等历史上著名的诙谐人物、滑稽人物的传记、传说等相关文献。另外,建议你多读一些传统的曲艺作品,尤其是相声。笑是这门强调说、学、逗、唱的语言艺术的生命。最好能找到关公打秦琼、误判三国、借火、卖布、吃饺子、读祭文、剥一件马褂两亩地等等历代艺人留下的原文,仔细阅读。
另外就是多看漫画。很多漫画本身就是一个幽默的故事,是生活中幽默高度浓缩的生动体现。比如一幅漫画的标题是《老鼠的广告——人吃猫肉好处多多》。虽然我们没有见过这幅画,但我们可以对这些文字产生丰富的联想,知道它的艺术效果。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博朗的《父与子》系列,张乐平的《三毛流浪》、《三毛学生的意向》,其他如华、方成、、张、毕克观、的作品也很喜欢。关于幽默这个话题,漫画家方成还专门写了一篇论述,在《曲艺》杂志上连载,可见其造诣之深。
还有一个就是多看笑话。作为作者,不要排斥“黄色笑话”。前天冯老师还让我在这里跟大家讲讲‘黄色笑话’。我太胆小了,不敢奢望什么。但是,我们应该对“黄色笑话”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所谓黄色,是指对性意识、性行为、性感受的露骨描述。在民间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中,这一部分被当作资料书。我们从中学习到的是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强大的知名度。传统的“黄色笑话”有很大一部分是讽刺和打击那些有钱没心没肺的贪官和社会垃圾。通过这里的“不排斥”,希望大家能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化腐朽为神奇”,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
其次,谈谈为什么要“磨练和挑战传统”。
我们知道一个幽默的人往往是一个性格外向,豁达大方的人,一个热爱生活,愿意交朋友,健谈的人。几年前,在编辑部的一次分工中,一位女编辑自告奋勇地开起了玩笑。我说,你不适合这份工作。关键是她老实,平时不爱说话,缺乏幽默细胞。后来她送审的稿子经常因为笑不出来而被主编拒绝。所以,如果你不具备上面所说的素质,想要强化自己的幽默细胞,就必须敢于挑战自己的“传统性格”。我们应该看到生活是如此美好,我们周围的人是如此可爱。我们要把自己融于其中,广交朋友,谈笑风生,在给别人欢笑的同时,磨砺自己的性格,磨练自己的嘴巴,激活自己的幽默细胞。
从时尚的角度来看,幽默也是一个男人魅力的象征。目前很多女生和男朋友分手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缺乏幽默细胞”,和他在一起“无聊”吗?如果你能在两个月前幽会的时候给她讲几个幽默的故事,送点“秋天的菠菜”,那女孩不拱在你怀里,用小拳头捶胸顿足,一遍又一遍地喊“你真坏,你真坏”才奇怪呢。
最后,我觉得还要说明几点:首先,在插入和使用噱头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思想性,要求品味高雅,格调健康。避免粗俗和下流。古人云,千万不可“动而不道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最庸俗无聊的东西会让人发笑,最重要深刻的东西也会让人发笑。”我们追求后者而不是前者,希望我们的读者在自得其乐的同时,得到健康有益的启迪和精神升华。
其次,噱头的使用是自然的,安静的,完全不能勉强。以前,我从没见过那些大师在台上可怜巴巴地恳求:“来点掌声吧。”现在一些低能的相声演员,效果不佳就恨不得把观众按在地上挠腋窝。
而且噱头不能滥用也不能堆,堆出来有炫耀和油的感觉。如果不温不火,那就刚刚好,分清主客。和做菜一样,只是调料,不是菜本身。没有调料是做不出来的。调料放多了,会适得其反,食物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