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除掉韩信?如何一步步摆脱韩信?
韩信平定三七后,刘邦在西线形势吃紧,被项羽围困在光武,要求韩信迅速率军西进。但韩信不为所动,反而派人向刘邦提出请求:做个伪王,安抚齐国。假就是代理,就是给齐王代理。刘邦勃然大怒,张亮偷偷踢了他一脚。厚黑王机智过人,马上改口对韩信的使者说:“君子要当真王,假王怎么办?”当即宣布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的谋士蒯通曾劝他自立门户,与刘邦、项羽共享天下。军事上果断的韩信,政治上优柔寡断。他认为刘邦把自己当山一样,怎么能玩世不恭呢?他自信自己立下了赫赫战功,刘邦没有理由亏待自己。但是,韩信并不想背叛刘邦,只是没有表现出一个臣子应有的忠诚。
公元前202年,刘邦追击西楚军至牯岭,再次紧急命令韩信迎击,围歼西楚军。在这个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时刻,韩信再次坚守阵地。他用这种无声的方式,向刘邦要求更大的利益。刘邦只好让步,把易的海边地盘给了韩。韩信这才满意,上了战场。
韩信得到了土地,但在刘邦心中,他已经是一个奸诈危险的人了。有了韩信兵团的参与,项羽被打败了。然而,当韩信一步步走到人生巅峰时,下坡路却若隐若现。
论战力,刘邦不如韩信;说到政治,韩信在刘邦眼里只是小儿科。
刘邦脑子里形成了一个计划。打败项羽后,刘邦出人意料地闯入韩信军营,夺走了他的印信。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一下子就缴了韩信的兵权,韩信成了大军中的一员。但考虑到战争只是和平,刘邦没有趁机铲除韩信,而是改国号为楚王,逼其离开老巢。
这时,韩信又被抓住了另一个把柄:私自窝藏西楚将军钟离眛。很快,一封举报信交到了刘邦手中,举报韩信有意谋反。按照陈平的计划,刘邦以阅兵的名义率领一支军队来到楚国领土。韩信害怕极了,他把钟离眛的头献给了刘邦。刘邦以有人举报谋反为名逮捕韩信,押上囚车。然而此时此刻,刘邦依然没有杀韩信的念头,只是拿走了他的郡王称号,降为淮阴侯。
从王到侯,韩信被剥夺实权,不得志。他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保持低调等待时机,反而处处表现出内心的不满。有一次,他去拜访樊哙,樊哙很尊敬他,称他为“大王”,韩信却感叹:“没想到,我现在竟然和屠狗的樊哙在一起了。”
更重要的是,韩信还抢了刘邦的风头。有一次,刘邦问他:“你看我能带几个兵?”韩信答道:“陛下最多能带十万兵。”刘又问:“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用的兵越多越好。”对于韩信,兵越多越好,刘邦当然是放心不下。现在天下太平,可以带兵打仗了。你想和谁打?
韩信的死因是陈毅谋反。
关于这件事,史书是这样说的:
韩信的好友陈毅被任命为巨鹿太守后前来辞行。韩信对他说:“你守卫的地方有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皇上现在信任你,但是如果有人说你要造反,谣言反复几次,皇上也不会信,也不会信。那你怎么办?”陈毅听了大吃一惊。韩信密对他说:“若有此事,你便揭竿而起,自立门户,我便暗中助你,如此天下有利。”
公元前197年(高帝十年),陈毅被迫叛变。刘邦率军亲自远征叛军,并派人叫韩信随军出征。韩信推脱有病,不肯去。据说,当陈思开始战斗时,韩信秘密地与他联系,说他想进去。韩信的计划是伪造圣旨,然后释放俘虏和奴隶,组建军队,袭击皇宫,发动政变,铲除吕后和王子。
然而,在关键时刻,有人背叛了韩信,并向吕后报告了他的阴谋。吕后大惊失色,召萧何入宫商议。萧何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假装陈毅死了,让所有官员都去宫里祝贺。出于对萧何的信任,韩信进入长乐宫,被吕后逮捕。吕后比刘邦更坚决,更无情,不经审判,没有证据就直接下达了处决令。
但是,我对韩信的谋反论感到非常怀疑。
美国当代思想家尼尔·瓦尔施(Neale walsch)曾精辟地谈及历史:“你教的根本不是历史,而是政治。历史本应完整准确地记录下真实发生的事情。政治从来不是关于真实发生的事情。政治总是一些人对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历史揭示事实,而政治为事实辩护。历史揭露和解释一切;政治被掩盖了,只说了一面之词。”
首先,韩信和陈毅的密谈,史书上记载得这么清楚,非常精彩。这种谋反的话,显然不能在第三个人面前说,所以韩信、陈毅不要泄露出去?其次,韩信如果要造反,第一选择肯定是逃出北京,去找陈毅,用他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对抗刘邦。怎么可能在北京的监狱里释放囚犯和奴隶?你想仅靠一群赤手空拳的暴徒造反吗?要知道,韩信是一个人的军队,没有武器可怎么办?所以我怀疑韩信谋反是官方伪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