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一词的由来

元帅,一个很有威望的称号,在历史上有过两层含义:一是官职的称号,二是军衔的称号。元帅(Marshal)一词来源于古德语中的“马”和“仆人”两个词。最早的时候,元帅是朝廷中掌管国王马窖的官员。从中世纪开始,法国军队就开始使用元帅这个称呼,但当时军衔不高,在军队中是一个将军官职。他负责军队的行军队形和战斗队形,监督警卫职责的执行,管理军队的一般事务,指挥前卫和选营。16世纪,法国开始用元帅来代表最高军衔。此后,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也设立了这一军衔。

在中国,中国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其名称源于在《左传》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的《寻元帅》。晋国名将先轸在城濮战役和坎战役中屡立战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元帅称号的元帅。当时只是对“将军之长”的称呼,并不是正式名称。南北朝以来,元帅逐渐成为战时各军的正式名称。如北周元年(公元578年),宇文邕、任命其叔伯宇文圣、于为“行军元帅”,带兵打仗。唐立元入关后,有左右元帅。唐朝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指挥官。元帅往往是亲王或王子,副元帅往往是有威望的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前,曾被封为“太尉”。宋靖康年间,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拒金兵。金侵宋时,亦有元帅、左右副元帅,多由诸侯担任,权力极重,无定职。元朝在外省、边疆总有元帅、元帅府或次元帅府,任命为地区军事长官。元末,地主武装的首领常被称为元帅。明朝在枢密院之下,设置元帅府,任命元帅、战友元帅等官职,统一军队作战。元明时期的元帅职权比以前轻了,只有二三等。

元帅一词用于表示最高军衔,始于16世纪的法军。从1559到1560,法兰西二世首次授予四位高级将领元帅称号。由拿破仑一世在19世纪,法国有44人被授予这一军衔。在法国之后,元帅军衔被许多国家采用:16世纪的日耳曼国家,17世纪的奥地利和俄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和日本,20世纪的阿富汗、印度、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