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三国时期著名的“杠精”诸葛亮?
诸葛亮的人格、气节和风度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淡泊雄心,宁静致远。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结交士人,关心时局。每次他把自己与管仲和乐毅相比,他都有很大的野心。但他绝不是那种贪图名利,渴望荣华富贵的庸俗之人。事实上,当时曹操独霸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和孟都投他的票,他却不为所动。他的兄弟诸葛瑾在吴栋非常重要,他没有避难。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前所未有的求贤若渴之心深深打动了他,他毅然走出草堂,去征服天下。诸葛亮在著名的《戒律书》中曾谆谆告诫:“君子静以修身,俭以修身,淡泊志,静以致远”,真是至理名言,也是他漠视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心尽力治理国家,忠于辅政。诸葛亮先后辅佐了刘备和刘禅两位忠心耿耿、一心为公的皇帝。刘备非常信任他,死时留下他一个人,大义凛然地提出出家。然而,他没有夺取皇位的政治野心,并为无力承担的阿逗效力。他更加担心,整天出着汗。最后因公殉职,54岁在部队牺牲。诸葛亮辅佐先主,其实是治国之事,显示他的帅相,只是先主没有感觉到他的威胁,大臣们也没有感觉到他的僭越。他内心无私,忘了家,怎么会这样?
任人唯贤,清正廉洁。在《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大臣远离小人,此祖如此昌盛;亲小人,远贤臣,从此汉室陨落”,真是一句好字,至今仍催人奋进。“用这种方式给皇帝出谋划策的诸葛亮,他自己就是任人唯贤的典范。忠厚儒雅的蒋琬,忠厚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很欣赏他的重用和培养。他死后,这些人成了蜀国的中流砥柱。孤儿大臣李延运粮失败,慌慌张张报告军情。诸葛亮把他贬为文官,但还是信任李延的儿子,劝他劝父亲改过自新。所以,李燕不但没有抱怨,反而心存感激。诸葛亮死了,李严也悲痛而死。诸葛亮知人善任,懂法,懂情,太有说服力了!在诚信方面,也是典范。他曾写信给已故的主人,如实申报个人财产。书上说,我家在成都,有800棵桑树,15公顷荒地。一个家庭能吃饱穿暖,我身上所有的吃穿都是政府提供的。我绝不会经营我的生意,增加一寸我的私有财产。如果我死后查出多余的财产,我会对不起国家。光明正大。天道可以学。
要顽强专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复汉为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极其严峻:三国中,魏是最强大的对手,拥有的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之和还多,而蜀最弱。诸葛亮深知这一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后为楷模),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奋图强,以泰山压顶之气超越北海,“驱千军,怒视中原”。虽然是徒劳的,但依然是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是他的伟大。这种努力做到最好的精神是后人深深感受到的。成都武侯祠李安运:众所周知,天将立鼎,但人们仍然很难找到六种入门方法。杜甫的诗《书香》是诸葛亮永远的知音:但在他征服之前,他已经死了,英雄们从此在他们的外套上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