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257至1276的详细史实以及这一时期南宋与元朝的对抗图。

第二次宋蒙战争

第一次宋蒙战争后,著名的抗蒙战士孟珙、杜高相继病逝,这是南宋王朝的一大损失。蒙古在完成对南宋的围攻后,于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宋蒙战争。蒙古军队* * *兵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可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奔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过广西直奔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奔鄂州(今武汉)。第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沿江东进,直取临安,企图一举消灭南宋。

单于芒戈领导的中路军是第三路军的主力。一开始非常顺利,一举攻克成都。从那以后,宋军一直在节节败退,四川大部分地区也丢失了。蒙古军沿嘉陵江南下,企图攻占重庆。贺州地处渝北门户,著名的抗蒙名将孟珙曾在此经营,并在贺州旁的钓鱼山修筑堡垒,加强防御能力。孟珙死后,王建、建文帝的部将也不敢怠慢,一直在加强防御。所以1259年蒙古人率领的蒙古人来到贺州的时候,马上就遇到了挫折。此后,双方在贺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连续几个月,蒙古军都无法前进半步。焦急的蒙古人亲自领兵攻城,被石头炮轰,当夜死在营中,中军。

忽必烈的北路军也长期进攻鄂州,忽必烈急于回国抢夺可汗的位置。就像南宋权臣贾思道背着他来和朝廷谈判,是忽必烈的心意。双方签订和平协议后,忽必烈率领蒙古军队撤退,争夺可汗的位置。到1260,入侵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部撤退。第二次宋蒙战争,蒙古死于蒙古大汗,三军失败。但贾似道私下与忽必烈讲和,为日后埋下祸根。

南宋蒙古内乱与奸臣

蒙古可汗蒙哥在河州去世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布格争夺可汗的位置。1260年,从鄂州前线赶回的忽必烈和弟弟阿里布格分别在开平和蒙古首都和林格尔自称大汗,于是双方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汉族军阀李坦再次造反,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的局势一度非常混乱。

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但是这几年南宋做了什么?奸臣贾思道原本是个街头混混。有了外戚的身份,他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而且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忽必烈急于回蒙古争取可汗的位置。南宋占据主动,但贾思道私下与忽必烈签订和约,对南宋极为不利。回到临安后,编造了打败忽必烈的谎言,取得了皇帝的信任。贾思道是个外强中干的人,表面傲慢,内心非常惧怕蒙古人。他消灭清廉的大臣,尤其是一些反蒙将领,反蒙将领向世弼、曹世雄都被贾思道杀死在狱中。贾思道在迫害忠良的同时,提拔了那些只会奉承他的所谓心腹,用这些平庸之辈取代了被谋杀的忠良的位置,从而完成了南宋军政界的一次致命换血。

利用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和平气氛,杭州的君主和臣民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没想到,灾难来临,南宋灭亡始于贾思道。

襄樊保卫战

忽必烈平定李坦叛乱后,于1264年彻底击败阿里不哥,从而结束了蒙古四年内乱。另一方面,南宋在贾似道的统治下,名将被杀,军政日益腐朽。所以忽必烈把灭南宋作为头等大事。也是在这个时候,南宋四川都督刘正看到其他将领都被杀了。为了自保,他率兵投降蒙古。刘的全书由部撰成,经深入传播,其水师更是精悍无比,蒙古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水师。接着,为了表示忠诚,刘正向忽必烈提出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策略,被忽必烈采纳。

1268年,蒙古以阿苏为主将,刘正为副将,率领南下蒙古的南宋水师进攻襄樊,襄樊保卫战开始。襄樊自1239年被孟珙收复后,一直被南宋苦心经营,城防坚固,兵粮充足。蒙古军开始进攻樊城,想尽一切办法破城。

1271年,忽必烈从四川增兵,襄樊两城压力越来越大。到1272时,襄樊已被围困五年,粮草已基本耗尽,但两城军民仍斗志昂扬,元兵始终无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将李庭芝派张贵、张顺率领三千将士,携带城内急需物资,成功突破元军重围,冲入襄阳,这是五年来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军,极大地鼓舞了城内军民的士气。此后,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取得了联系,双方商定进攻元军。只有一个汉奸向元军投降,背叛了这个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伏击,损失惨重。到目前为止,襄樊的防守对蒙古极为有利。

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樊城,守军范天顺、牛福自杀,城内* * *。襄阳已被孤立,驻防司令陆和向元朝投降。襄樊六年保卫战于秋季结束,南宋的大门彻底打开。

临安秋天

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自称皇帝,改名大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从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以东而下。途中南宋将领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到1276,元军已在临安城下,而南宋官僚将领只想自保,勤政之师寥寥无几。最终,谢皇后率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