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怎么来的?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中。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这一天。“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之前非常不一致,历代元旦的日期也不一致。从汉武帝开始,将农历一月定为“正月”,一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后,决定民国元年使用公历(实际使用1912),并规定公历65438+10月1称为“元旦”,但不称为“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以公历65438+10月1为元旦,所以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中国的元旦总是指农历(夏季和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元旦”的“元”指的是开始,意思是第一。元旦每个数字的开头都叫“元”;“旦”是象形文字,上面的“太阳”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意味着太阳从冉冉的地平线上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合在一起,意思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又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
汉语中不同语言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叫“大年初一”,有的叫“大日”,有的叫“大年初一”,一般都叫“正月初一”。在中国,元旦已被列为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所以“元旦”的日期也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