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人类最长的寿命是多少?
据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布朗村的居民说,住在这个村子里的戴福吉德维老太太至少有130岁了。如果她的年龄能够得到证实,她将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比中国已知的最长寿女性年长14岁。
昌迪加尔的律师迪内什·库马尔(Dinesh kumar)日前对媒体表示,德维至少1,30岁,尽管她没有出生证明。他说,德维25岁生下大女儿,20岁结婚,28岁生下儿子凯沙夫·拉姆。现在拉姆已经80岁了。
库马尔说,他三个月前开始调查德维的家族史,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可以证明她的年龄。首先,她的一个孙子已经80岁了。其次,她的一个健在的儿子102岁。
Devi的身体还算强壮,还能自己上山捡柴火。她说她每天喝两杯牛奶,吃一块小米面包,一生只去过两次医院。(新华社)
没有人能长生不老。即使我们找到了永葆青春不衰老的秘诀,我们也会因为传染病、谋杀、意外事故等原因而死去。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青少年死亡率最低。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是每年0.05%。这就意味着,即使我们能永远年轻,每年也会有0.05%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死去,只有95%的人能活到100岁,50%的人能活到1000岁。
但另一方面,衰老无疑是导致我们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它让我们没有一个人活到1000岁,只有极少数非常幸运的人能活到100岁。“当酒歌,人生几何?比如朝露,去日本就难多了!“曹操的千古绝唱,可以转化为一个千古难题:人能活几岁?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人类最长的寿命是多少?人类的平均寿命是多少?每个人的预期寿命是多少?
虽然人们一直在试图计算人类能达到的最长寿命,但这些计算,无论是基于迷信还是科学,都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存在一个能生能死的年龄上限。自然选择不可能进化出这样的“设计”。虽然每个人最终都会衰老而死,但衰老是一个逐渐磨损生命“机器”的过程,没有逐渐逼近的上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能活到一千岁或长寿,但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一个人最多能活多少岁。举个例子,某车厂推出一款新车,我们知道一直用下去最终会报废。我们也可以按照原来的设计来估算它的使用寿命,但是除非我们专门设计一个装置,到了使用寿命就自动报废,否则肯定会有一些车过了使用寿命还能继续使用。我们无法推断它们最长的使用寿命。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查所有车的使用寿命,找一个使用寿命最长的,作为这辆车已知的最长使用寿命。人的寿命最长也是如此。理论上无法计算,取历史上最长的寿命作为人类已知的最长寿命。
历史上最老的人是谁?你可能会马上想到彭祖,中国寿星的象征。据说他生于夏朝,到商朝末期已经800岁了。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正史记载,即所谓的“正史”或二十四史,比较可靠。明代谢在《五杂组》一书中做了一个统计:“人生不过百岁,数将尽。所以过了120就不死,这叫失而复得的妖。然而,汉窦公已经180岁了。金,200岁。107岁的罗继业,一直活在曹操的生命里,辉煌而冷静,直到120岁去世。洛阳李已经136岁了。112岁的老人李中·顾思远既吃食物也吃人类,他的头上有肉角。城里有240岁的人,不再吃五谷杂粮,而是喝曾孙的奶。张远,靖州尚进人,现年116岁。他肌肉发达,吃同样的食物。范鲜卑奴才,250岁。.....这都是正史所载。”其中“洛阳李双源”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九旧图序》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阳。74岁时,他组织了一个“九老人俱乐部”,有八位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李,136岁。根据这些记载,120岁以上的人很多,有的甚至活到200多岁。
国外也有类似的传说和记载。犹太圣经《创世纪》声称,在大洪水之前,人类的寿命是不可思议的,长寿冠军是玛土撒拉,活了969岁。这当然也是废话。有趣的是,创世纪和五杂组一样,也要求上帝把后代的最大寿命定在120岁(“主说:人既然属血,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但是,他的日子还能有一百二十年。”)。但是,在西方的历史上,也有活这个年限的记载。最著名的是托马斯·帕尔,英国最老的寿星。这始终是什罗普郡的一个农民,他的教区编年史记载他在1483年受洗。根据法律文件,他在1518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一个小农场)。婚姻记录显示,他于1563年第一次结婚,80岁,生了一儿一女,均已死亡。100岁时,对妻子不忠,生下私生子。他在教堂穿白色衣服来赎罪。他在妻子去世后10年第二次结婚,享年122岁。1635年,阿伦顿伯爵在视察什罗普郡时听说了帕尔的事迹,便带他去伦敦拜见国王查理一世,此时的帕尔双目失明已有20年,但他凭借机智赢得了国王的宠爱,受到了很好的对待,还会画画。不幸的是,几周后,他在享受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时当场死亡。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内科医生哈维解剖了他的尸体,将他的死亡归咎于“不习惯的奢侈饮食导致的急性消化不良”。查理一世下令把帕尔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这里只用来安葬国王和伟人。这座坟墓今天仍然存在。墓志铭说他“活了十朝,...享年152,并于1635+065438+10月15日葬于此。”
但这些史料记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尊重老人的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的年龄,因此他们的说法值得怀疑。比如对于帕尔,我们知道他确切的死亡年份,甚至连他的死亡证明都还保存着,但是没有可靠的数据证明他确实出生于1483。最可靠的出生记录是出生证明,只出现在现代。我们可以用确凿的文件证实,有史以来的长寿冠军是一位法国女性,珍妮·路易丝·卡尔曼特。她的出生证明显示,她出生于2月21875。她送走了丈夫(死于1942)、他们唯一的女儿(死于1934)、唯一的孙子(死于1963)。1965年,一名律师与她签订协议,每月给她500美元生活费,以便在她死后继承她居住的公寓。律师当时才47岁,她已经90岁了。对律师来说,这笔交易似乎很划算。不幸的是,30年后,这位律师在支付了65,438+084,000美元后去世,享年77岁,这是公寓市场价的两倍多。然而,卡门夫人仍然健在,根据协议,律师的家人必须继续每月支付卡门夫人的生活费。85岁时,卡门夫人开始学习击剑。100岁的时候,她还在骑自行车。110岁搬进了养老院。121生日那天,她出了一张名为《时光主妇》的唱片,是关于在音乐背景中回忆过去的。此时的她双目失明,几近失聪,无法离开轮椅,但依然精力充沛,智力正常。1997年8月4日,她在养老院去世,享年122岁164天。年龄最大的人是日本人泉千代。他于1864年6月29日出生于鹿儿岛县德岛县宜贤町,于1年2月21986年2月26日逝世,享年120岁零237天。他一直工作到105岁。
卡门夫人去世后,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1887 65438+10月21的莫德·费里斯-卢斯夫人成为长寿冠军。她于2002年3月18日去世后,长寿冠军的头衔转移给了日本鹿儿岛市的女子门真北原,她于9月1887日出生在一松。最长寿的男性是Yukio Nakatomi,家住日本福冈县光郡市,出生于1889年3月23日。能活到114岁以上的人少之又少,估计每21亿人中只有一个。没有人知道这些人是否会比卡门夫人活得更久。我们只能把人类最长寿命定在122岁。但是这个纪录在未来肯定会被打破,尤其是随着人口膨胀,参与长寿赛跑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医疗和营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活到自然寿命,所以打破纪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没有人能知道一个人能活多久。但是我们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来预测某个人群的平均寿命,这个平均寿命叫做人均寿命。如果我们想知道某一群人的预期寿命,最直接准确的方法就是计算他们全部死亡后的平均预期寿命。但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要等一个多世纪才能做出统计。事实上,人口学家使用一种间接的、不太准确但简单得多的统计方法。许多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每年都统计出生和死亡人数,以及死者的年龄。人口普查还统计了每个年龄段仍然活着的人数。总的来说,这些信息使人口学家能够计算每个年龄的死亡风险和活到下一年的概率。这个生存概率构成了一个“生命表”,它显示了对任何年龄的人的预期寿命的估计。这个估计值被称为“周期性预期寿命”,它会根据各年的统计结果而变化。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1981年为67.77岁,增加了4岁。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出版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订版》,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5岁,而发展中国家为63岁。这说明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有些地区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例如,据上海市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统计,2000年上海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77岁,其中男性76.71岁,女性80.81岁。
不同年龄段人的预期寿命构成了一张“生命表”。生命表通常将男性和女性分开,并包括三栏:平均剩余年数、平均剩余天数和活到下一个生日的概率。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的生命表,2000年出生的男孩和女孩的平均剩余寿命,即从2000年到死亡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3.5岁(26000天)和79.6天(29000天)。如果2000年你是一个35岁的美国男性,这张表显示,平均来说,你还有14902天(40.8年)可活。注意,平均寿命一般,也就是说,对于35岁的男性来说,大约有一半会活14902天以上,而另一半就活不了那么多天了。这张表还告诉你,活到36岁的概率是99.8%。
仔细观察生命表中活到下一个生日的概率,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儿童的概率最高,在60岁之前维持在99%左右,之后逐渐下降,90岁之后急剧下降。110岁的老人,活到下一个生日的概率不到一半。这个概率反映了所有年龄段人群死亡率的差异。这个规律是在19世纪由一位名叫本杰明·冈佩尔茨的英国保险统计学家首先发现的。从65438年到0825年,当戈麦斯在英国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时,他试图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来估计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这显然对人寿保险很重要。他收集统计了自己所在区域的死亡率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婴儿死亡率较高,之后逐年下降,直到10-15岁时死亡率达到最低点。青春期后死亡率急剧增加,每10年增加一倍(即25岁时死亡的概率是15岁时的两倍,35岁时是25岁时的两倍,以此类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80岁。戈麦斯接着调查了英国、法国和瑞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死亡率,发现了同样的模式。于是他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自然规律——“死亡法则”。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个规律也适用于其他动物:在性成熟期,动物的死亡率达到最低点,然后开始呈指数增长。戈麦斯定律背后有生物学上的原因。如果有害因素(如致病基因)在体内出生,自然选择通过繁殖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