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杨炯军旅生涯的创作背景?
1,创作背景:
唐高宗调虏、永隆时期(679-681),吐蕃、突厥多次入侵甘肃地区,唐礼部尚书裴行健奉命起兵讨伐。唐汝勋在对唐诗的解读中,认为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所以感到委屈,便假扮诗人发泄怨气。
2、原诗:
参军
杨炯
京都上烽火的火焰,长安城,粗瓦斯油。
离开宫殿,将军将承担指挥权;包围敌军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使颜色变暗了;狂风怒吼,战鼓齐鸣。
我宁愿做一个低级军官为国家而战,也不愿当一个只刻了章的白面书生。
3.翻译:
篝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告别皇宫后,将军手里拿着军徽走了;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异常勇猛。
大雪纷飞,旗帜黯然失色;风声呼啸,夹杂着咚咚的鼓声。
我宁愿做一个低级军官为国而战,也不愿做一个只会刻句找章的白面书生。
4.作者简介:
杨炯(650-692),汉族,弘农华阴(今陕西)人,排行第七;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咸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提升为神童。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应升,授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辗转詹士、四知。悬拱元年(685),贬为子洲司法军。天寿元年(690),在洛阳宫美术馆任教。如意元年(692年)秋后,任颍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以身殉职。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