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文的历史小说有什么特点?
莱文历史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刻画历史人物为主,生动再现了当时社会面貌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斗争。按照《慈禧全传》的发展,整部作品共六卷:《慈禧前传》、《玉帘》(上下)、《宦官正史》(上下)、《母子》、《胭脂井》、《瀛台落日》。把清廷描写的事件放在晚清空前危机的背景下:统治者挥金如土,人民英勇抵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人民深重灾难等等。莱文在创作中探讨了时代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在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晚清历史地图。第三卷,清宫史,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主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斗争;第四卷《母与子》中,有花钱海军修铁路还是修建三海、清漪园之争,有挥霍巨款建海军学堂之争,甚至使国家丧失海防能力;第五卷,胭脂井变法维新,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第六卷《瀛台落日》中,袁世凯阴谋篡权,肢解东北领土,签订中不平等的《新约》,慈禧太后驾崩,标志着中国清朝这个悲惨时代的结束。在这种背景下,莱文重新塑造了统治中国40多年的慈禧太后的形象。在展示人物发展的过程中,他从深度和广度上讲述了从“心有政变”到“辛丑条约”的清廷政治内幕。《慈禧前传》第一卷中异己的勾心斗角与清除:第二卷《玉挡珠帘》辛酉政变后,清廷内部新的分裂斗争——肃顺等“顾铭大臣”与慈禧之间、慈禧与恭亲王之间、慈禧与慈安之间、慈禧与皇帝之间都有矛盾。这些矛盾的线条交织在一起,撕裂开来,重新编织了统治者千丝万缕的权力关系网。如此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将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本质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是这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国家不会灭亡?《慈禧全传》获得了了解清代社会的价值,有助于读者在作品所展现的清代社会生活中,从宏观角度深入思考近代中国衰落的因素。
其次,以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民间传说和野史为创作素材,尽量想象铺张,多描写感人的故事。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如《大白菜》、《汉宫春晓》、《红叶情缘》、《小风仙子》、《胡雪岩》、《灌顶石》等。,具有简单的原创情节,通过莱文的艺术创作成为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的历史小说。比如,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昭君上堡”的传奇素材,被莱文展开,写成长篇历史小说,歌颂王昭君这位深明大义、不甘谄媚、“舍命为民、慷慨上堡”的宫女,揭露朝廷的层层贿赂和陷阱,太后的欺软怕硬,皇帝的色欲,大臣的勾心斗角,画师的贪婪。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发明了一些可读性强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内容丰富,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它们既遵循民间传说的大纲和模式,又不拘泥于原作,为再创作开辟了道路,从而赢得了读者的普遍喜爱。
第三,从历史文学名著和古典诗词中寻找创作题材。例如,莱文通过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提供的相关材料和史料,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它们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情感生活以及曹和李的沉浮。又如,莱文根据北宋著名诗人周邦彦留下的许多不朽诗篇中所表现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脉络,详细体验了诗人的思想和性格,然后在此基础上想象出周邦彦的言行以及与他相关的一系列情节,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少年之旅》,通过对诗人周邦彦感人形象的塑造,再现了北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景观。
第四,从记忆中挖掘史料。比如商人与官场紧密结合的小说《胡雪岩》,就是根据高阳在童年时期就听说并熟知的同乡胡雪岩的故事改编的。这部小说后来成为外商打开中国市场的“珍本”。可见莱文的“记忆”已经成为一代商人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