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曲的历史
据《新中医》杂志第一期(1982)在整理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廷医学档案时,对慈香医学一案有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初七,慈禧太后病了,御医、李、戴嘉瑜前去治疗。慈禧太后的脉率左边慢,右边慢。胃里满和,脾还慢,不走肠间,导致便溏,头眼乏力,体力四肢不支。太乙四君子汤用“保宁半夏三钱”煎服。保宁半夏曲被神医用于最高统治者,可见其疗效和可信度。
清代阆中属保宁府管辖,故阆中又称“保宁”。保宁半夏曲以阆中特产半夏(俗称“芋头”)为原料,配以百口、上桂、广香等20余种名贵中药材,按古秘方配制而成。
关于保宁半夏曲的创作,有一段神奇的记载:清初,有一个苗族家庭,从浙江来到保宁居住,开起了客栈。有一年冬天,店家住在一条流浪的老路,带着孩子的脸和头发。老人早出晚归,出没深山老林采药治病。一天,就在劳道出去采药后,一位老人来到店里看病。老人面黄肌瘦,气短,吐了一地恶臭的浓痰。见此情况,老兵立即从随身携带的小盒子里取出一粒米黄色的药粒,捣碎后撒在痰液上。一瞬间,浓浓的痰变成了一四口清水。在场的人惊呼:“神药!神药!”
苗家待人和善。劳道每天早出晚归,商店总是为他准备热汤和热饭。劳道非常感激。因此,劳道离开阆中时,将半夏曲的配方互相传授,并秘密传授制作工艺。此后,阆中苗家开始制作半夏曲,并以“浙江少苗福泰保宁半夏曲”为商标独家经营。为了不泄露姓氏,“只传媳妇,不传女儿。”
半夏性辛,性甘。具有止咳化痰、平喘降逆、和胃止呕、消肿散结的功效。是治疗风寒咳嗽、气短、湿邪冷饮、胸闷、久咳不愈、久病不愈的良药,效果显著。成品为米色立方体,油亮滑,质地酥脆,香味浓郁。口中含有微甜的残渣。现已在华北、上海、武汉、长沙、新疆、内蒙、浙江等省及港澳台、南阳销售。
建国初期,半夏曲由苗族生产,国家定购。随后,苗家后人苗会生传授秘方,并参与制作。半夏曲由阆中县制药厂生产。80年代被列为抢救国宝三大科研项目之一。现由阆中市西王阁制药厂院阁中中药饮片厂按古法独家生产,药品名称为“苗福泰半夏曲”。成品淡黄色,颗粒较大的方豆,气味芳香,入口有渣,粉末撒在浓痰上,立即变成清水。主治:风寒咳嗽、气短、湿痰冷饮、胸闷、久咳、久痰、老年性咳嗽。对哮喘、肺气肿、老年咳嗽、小儿惊风、百日咳有独特疗效。为方便服用,已改为片剂、颗粒剂、口服液。